《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566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docx

《孙权劝学》选择阅读带答案

《孙权劝学》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

题型:

【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

B.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

【解析】B只,只是。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解析】D粗略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A比得上;比得上。

B于是,就;才。

C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D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作介词“在”的后缀、无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好处;更加。

C主谓之间;主谓之间。

D推辞;言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就;就。

C因为;用。

D推辞;言辞。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代词②祈使语气③表顺承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

B.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

【解析】A用;来。

B认为;用……作为。

C主谓之间;宾语前置标志。

D于是,就;于是,就。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解析】D同辈对年长者的尊称。

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解析】A主谓之间。

B代词。

C代词。

D代词。

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解析】B辞,翻译成推辞,推脱都可以。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