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媒体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新课探究】
一、介绍文章的背景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长征·
七律》等。
2.张思德生平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11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朱德总司令的故乡仪陇县,苦大仇深的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长。
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奖。
同年10月他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
同年冬天他又随部队转战到四川,进入当地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指挥部政治部当交通员,不久加入共青团。
他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他跟随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前,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一个警卫连。
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
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春任班长。
1940年春,张思德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
他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他在战争年代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人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
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
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9月8日,中央警卫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3.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的第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4.相关知识
(1)司马迁:
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2)八路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
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跟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3)新四军:
原是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跟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4)李鼎铭:
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
(5)根据地:
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6)法西斯:
对内取消民主,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者。
(7)演讲知识──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
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演员)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不是舞台)的听众(不是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是艺术表演);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
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
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谕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
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
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
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
⑶请学生朗读课文;
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鸿毛(hó
ng)李鼎铭(dǐngmí
ng)送葬(zà
ng)追悼会(dà
o)
2.词语积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必。
“或”,有的人。
“于”,表示比较。
泰山:
山名,在山东泰安市。
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后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
鸿雁的毛。
常用来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
精兵简政: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内容是缩小党政军等机构,精简人员,特别是尽量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非战斗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使部队、机关变得更精干,更灵活,更有战斗力。
现多指缩小机构,减少工作人员。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本课指革命队伍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方面。
死得其所:
所:
处所、地方。
得其所:
得到适当的归宿或好的安排。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哀思:
悲哀思念。
本课指对死者的悲哀的思念之情。
送葬:
把死者的遗体送到埋葬的地方或火化(火葬)的地方。
寄托:
寄附,托放。
本课指把我们的哀思寄附、托放在对死者的追悼活动上。
兴旺:
兴盛,旺盛。
本课是指扩大、强盛的意思。
追悼:
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3.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演讲词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
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
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3段: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4段:
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第二课时
复习上一课时知识导入。
一、齐读课文,逐段分析内容
全文是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五层表达出来的。
第一层(第1节),提出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
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
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
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
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
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第二层(第2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
这里毛泽东通过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第二节的中心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