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3509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统计》单元主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2:

出现次数最少的数叫什么?

是不是叫“少数”?

师:

虽然这个数在某些实际问题中有很重要是作用,但由于它出现的次数很少,对研究整组数据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这个数一般不进行深入研究。

生4:

众数有什么作用?

生5:

众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6: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众数?

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问题:

众数的意义

生7:

众数和以前学的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这位同学能与以前学的知识对比提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也是研讨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信息窗二:

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正中间的那个数

先排列,再找正中间的那个数

怎样求中位数?

中位数有什么作用?

生3:

中位数与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信息窗三: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2:

什么情况下用扇形统计图?

怎样画扇形统计图?

画的过程比较复杂,课本不要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量角器进一步探究。

教师总结:

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也自学到很多知识,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希望在研讨课上带着拟合打交道问题继续思考。

在本单元中:

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扇形统计图是本单元的重点,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本单元的难点。

四、初步检测,内化知识

同学们自学了还能多知识想不想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情况?

1、课本98也自主练习1、2(检查学生众数的求法)

2、自主练习3、4(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3、课本101页练习1(检查学生中位数的求法,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为研讨课做准备)

五、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你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有什么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基础上来进行的,课前我充分调查了学生的收获和问题,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筛选问题,是学生深深体会到预习的作用,增强了预习的积极性。

比较本节课与以前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师生有以下两点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

首先教师能够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能有效的引导和整合,能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起点,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因势利导,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指导学生越来越会预习了,并且越来越会提问题了。

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提出“若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两个,怎么办?

”“出现次数最少的数叫什么?

“怎样画扇形统计图?

”等等,这说明学生的预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他们还能高于课本,深入思考,创造性的提出问题。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逐步提高。

以前的小组学习,个别小组只有小组长再讲,组员只是听,发言机会很少,本节课课前每个学生的认真充分预习为小组交流做好基础,每位成员都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筛选的问题也都很有价值。

但由于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有限,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如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把问题再抛给学生,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或是否真正是学生的疑惑,有时教师认为是疑惑并不完全就是学生的疑惑。

另外预习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还要初步渗透本单元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本节课中可以结合练习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

先随机抽取样本,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预测整体。

 

《众数、中位数》研讨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大课间活动时,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进行了一次跳绳比赛,下面是其中一组同学的跳绳情况:

116897882483106939212

你认为他们组跳得怎么样?

用什么数来反映他们的跳绳情况比较合理?

2、检查预习情况

找出下列两组数据的众数。

谁能总结求众数的方法?

生:

看一组数据中水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只与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在一组数据中可以有两个,众数不是唯一的。

4、出示研讨问题:

(1)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二、自助尝试,合作探究

1、中位数的求法:

教师出示两组数据:

(1)12.51314.81116.798.31.23.9

(2)982439685610078534287

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两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求:

1、在练习本上展示找的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照课本的方法。

2、组内交流你求的过程。

全班交流:

两名同学板书并讲解,同时关注找中间数的技巧,尝试总结求中位数的方法。

先把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大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个时,正中间的那个数为中位数;

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2、中位数的意义

同学们只会求中位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中位数的意义,体会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这不老师的亲戚让我和他一起去找份工作,如果你是老师,对这位找工作的亲戚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在一家超市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

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人。

这个条件不错,工资蛮高的,在应聘时,我们想看看超市员工的工资情况,副经理就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人员

经理

副经理

员工1

员工2

员工3

员工4

员工5

员工6

员工7

员工8

员工9

月工资

5500

4000

1500

1400

800

750

600

550

500

300

看了招聘广告和工资表,你有什么想法吗?

平均数1000元不能真实的反映员工的月工资水平,需要我们用其他的数据来反映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了,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

本节课通过大家熟悉的应聘来创设情景引出思维的矛盾,导出新课,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

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结合实际情景,体会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必要性,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这部分内容注重了统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怎样表示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的问题,到“衬衫销售”、“跳绳比赛”、“配件生产”这些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景,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研究数学。

3、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

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景,研究理解所学的内容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统计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我的思考:

本节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从发现用平均数表示“月工资水平”不合理,引出学生思维的冲突,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表示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从而在对比中引出中位数和众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作为一名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之中,再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方法。

2、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能可能不会想到用中位数和众数两种统计量表示平均水平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

这节课重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研究中位数和众数,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与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应用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特征及其实际意义,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本节课设计了“怎样表示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算一算、比一比、论一论体会到学习中数与众数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应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体验到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其意义。

五、教具准备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判断用用那种统计量比较合适

这个应用是在已经统计完数量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位数》教学反思

5月10日,本人参加小学部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创新展示活动,本人执教了《中位数》一课,反思这节课,有如下的特点:

一、准备充分,为上好这节课奠定基础

上课之前,我找了许多有关的材料,然后从中筛选几个更加适合中位数特点的有价值的材料,筛选两组有一个极端数据的组数,用平均数不合适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情况,这里,用中位数更加合适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从而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我在备课时,全方位考虑了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设置学习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

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多功能教室的环境,熟练掌握一些多功能按钮的操作。

上这节课之前,我带他们到多功能教室排座位,并上了一节课。

这样,学生熟悉了上课的环境,不会上课时因为好奇而分散注意力,为上好这节课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一组游客年龄问题的数据,这7位游客中有一位游客年龄偏大,其余6位游客的年龄差不多。

这时,7位游客的年龄都偏离了平均数,用平均数不太合适反映这7位游客的年龄特点。

从而引起学生思考:

用什么数据反映他们的年龄特点比较合适呢?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学生口算成绩的数据,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成绩只有14分,其它学生的成绩都是90分左右。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8位学生的成绩都偏离了84分,这时用平均数不太合适反映他们的口算成绩水平,再次引起学生思考:

用什么数据更加合适反映他们的口算成绩水平呢?

有了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好奇心激发出来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也开始探究问题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求中位数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明白用中位数反映上面两组数据

比较合适。

该怎样求中位数呢?

我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并总结出求中位数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很快总结出求中位数的方法:

奇数个:

取最中间的一个数

排序

偶数个:

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我还引导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