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3252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木构架建筑特点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

抗震性能优越,结构体系成熟。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

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造型优美。

木构架建筑根本缺陷

砍伐林木,破坏自然

受潮虫朽,屡遭火灾

简支梁架,空间不大

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特点是: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方式,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南北各地宫殿、庙宇、厅堂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

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比较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如居室、杂屋);

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南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中,多混合使用二者

单体建筑构成

喻浩:

“凡屋三分。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宋沈括《梦溪笔谈·

技艺·

木经》。

现代说法:

台基、墙身、屋顶。

平面以“间”为单位。

“间”由相邻两榀屋架构成(四柱为间),由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简洁明确,只需观察柱网,就可大体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

平面、结构、造型三位一体。

结构形式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井干式、拱券式、密肋平顶等。

建筑群组合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院落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北方有开阔的前院,以求冬天充足的阳光。

南方为减少夏日曝晒之苦,庭院常做得很小,称“天井”,还可增强室内的通风效果。

山地建筑,往往无规整、开阔的庭院布置

公共建筑,因大规模活动场面而要求宽宏的院落。

庭院围合方式:

1.主房与院门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间用廊围合,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东西两侧相对建厢房,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三合院”。

如将前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为“四合院”。

建筑与环境

相土尝水、卜宅择基

巧于因借、因地制宜

整治环境、诗情画意

趋吉避凶、藏风聚气

建筑类型

穴居、巢居、地面

建筑分类

居住建筑

行政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礼制(祭祀)建筑

宗教建筑

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园林与风景建筑

市政、标志建筑

防御建筑等

工官制度

先秦,最高工官称“司空”。

秦至西汉,称“将作少府”。

东汉以后改“将作大匠”。

唐宋则称“将作监”,副手称“少匠”、“少监”。

隋代始,中央政府设“工部”,范围比将作广泛。

但皇室工程和京城官府衙署的建造,仍下达于将作监或少府。

南宋将作监并入工部。

明清两朝均不设将作监,在工部设营缮司,负责朝廷工程的营建。

清康熙后,内务府另设“内工部”(后改营造司),承担清代行宫和苑囿的建造。

工官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清以前,其内部还没有设计的专业机构,直至清康熙时,才出现“样房”,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

估工算料的“算房”。

“样式雷”

五代江南名匠喻浩《木经》。

明代蒯祥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建筑简述

解决住的问题不仅是人类的问题,也是不少陆生动物的问题。

在还没有进化成人类之前,处于动物阶段的人类就已有住处,食、色、住是有生命体存在的形式。

“北京人”遗址简介

上古穴居而野处。

──北京周口店猿人天然洞穴。

还没有发生文化现象,但已有文明,如火的使用、石器打制、装饰品等。

南京汤山猿人洞

其它

早期新石器主要建筑遗址的分布

1.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

早期遗址有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等。

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居住建筑集中在遗址中部。

窑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

房基为方形或圆形半地穴。

墓葬集中于公共墓地,墓穴排列有序,多单人葬。

新石器中期

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它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该文化分布范围很广,西至青海、甘肃交界处,北抵长城沿线及黄河河套地区,东及河南东部,南达湖北西北。

遗址已超过一千处,代表性的除仰韶村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半坡、临潼的姜寨,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陕县的庙底沟,山西石楼的岔沟等。

西安姜寨

仰韶时的氏族,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当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岸台地作为基址。

地势高亢、水土肥美,有利耕牧与交通,适宜于定居生活。

村落已有初步区划布局。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村落遗址:

居住区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半坡村遗址,已发掘面积南北300余米,东西200余米,分三区域:

南为居住区,有46座房屋;

北为墓葬区;

为制陶窑场。

居住区与窑场、墓地间有一道濠沟隔开。

营造技术

室内地面、墙面往往有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潮湿,也有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地面防水层的。

室内备有烧火的坑穴,屋顶设有排烟口。

仰韶末期,出现了柱子排列整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平方米的实例,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遗址

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遗址

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

河姆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发掘部分长约23、进深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

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据出土工具推测,是用石器加工的。

内蒙大青山及辽西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

分布在今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及吉林西北一带的红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具有与前述诸新石器文化的不同特点。

以包头市东的阿善遗址为例,其居住房屋的外墙及聚落围垣均用石砌,西侧台地上另有块石堆砌的祭坛。

而辽宁牛河梁遗址更发现了“女神庙”及泥塑神像残迹。

包头莎木佳村西南红山文化祭坛遗址

内蒙古包头阿善遗址原始祭坛

遗址全长14米,成三个小丘,以对称布局形式自西南延向东北。

南丘为圆形石块,高0.8米,直径1.5米。

中为方坛,高度相若,面积为3.8米×

3米。

最北为方坛,高1.2米,下层面积7.4米×

7.4米,上层面积3.3米×

3.3米。

收进约1米,均由巨石砌成。

中心垒石。

可分为三个层次。

祭坛由南北向轴线对称布置的十八堆圆锥形石块组成,全长51米。

南端石堆最大,直径8.8米,残高2.1米。

北端石堆最小,直径1.1米,高0.2米。

中间十六堆直径1.4~1.6、高0.35~0.55米,各石堆间距0.8~1米。

石堆外有石墙三道,内侧平面呈“U”形,较完整。

另二道仅西南方向各残余一小段。

女神庙遗址

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建筑技术、艺术

礼记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增巢。

孟子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易经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墨子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居,穴而处。

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为宫室之法,曰:

高足以辟润湿,旁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奴隶社会建筑(BP2070~BP476)夏BC2070-BC1600

城市遗址

夏县、平粮台

河南偃师二里头

商BC1600~BC1046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

后三百多年中五次迁都(亳社)。

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固苑,《史记·

殷本纪》:

“南距朝歌,北据郎郭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史记·

宋微子世家》,箕子自朝鲜:

“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

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

城址

郑州商城。

或认为是仲丁时的瞅都。

城墙遗址周长7公里。

城内中部偏北,高地上有不少大面积的夯台基,可能是宫殿、宗庙遗址。

城外散布制造陶器、骨器、冶铜、酿酒等作坊,还有许多奴隶们居住的半穴居窝棚。

无统一规划。

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尸沟乡,一座早商城址。

规模较郑州商城略小

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宫城位于内城的南北轴线上,外城是后来扩建。

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3层,都是庭院式建筑。

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偃师商城宫城遗址平面

宫殿

殷墟

宫殿区

宫殿分区

墓葬

殉人

西周BC1046~BC770

周文王都丰,周武王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诸侯,立诸侯国(周按:

封建社会?

)。

西周建立宗法制度,规定天子、诸侯等位,嫡长继承,其他各子封为诸侯或卿大夫、士。

周代城址

已发掘周代建筑基址有山(磊按:

“山”应作“陕”)西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等处。

在山(磊按:

“山”应作“陕”)西岐山与扶风两县间的周原,是周的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

周人自古迁至周原,此处一直是早周都邑。

宫室

凤雏建筑基址有2组:

甲组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高台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

沿中轴自南而北,广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有小院,室左右各设后门。

三列房屋的东、西有南北分间厢房,南端突出塾外,在堂的前后,东西厢

和室的向内一面有廊,整体平面呈日字形。

墙用黄土夯筑而成,一般厚0.58~0.75米。

周王宫殿的“三朝五门”

三朝五门,即《礼记》东汉郑玄注所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

外朝一,内朝二;

又注《礼记。

明堂位》曰: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

唐称:

大朝,常朝,入阖;

宋代称:

大朝,常参,六参。

也就是:

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但实际上,自战国以后,都城宫室制度中,循此制者无几,隋代恢复三朝五门制度,唐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设,基本布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唐长安有五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