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2726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新病恶寒:

实寒证。

(2)久病恶寒:

虚寒证。

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

A.气虚

B.阳虚

C.表寒

D.实寒

E.以上均非

B

3、但热不寒

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

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

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

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主里实热证。

(2)潮热

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

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

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

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度之间。

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

A.阴虚潮热

B.阳明潮热

C.湿温潮热

D.气虚发热.

E.阳明经热

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

A.阴虚

B.肝郁

C.气虚

D.血虚

E.阳虚

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气血两虚

E.气阴两虚

E

4、往来寒热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①发无定时:

属少阳病。

②发有定时:

属疟疾病。

1、寒热往来见于下列哪种证候

A.表寒证

B.里寒证

C.表热证

D.里热证.

E.半表半里证

二、问汗

1、表证辨汗

无汗:

为外感风寒表证。

有汗:

①太阳中风证。

②风热表证。

2、里证辨汗

(1)自汗:

表现:

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

气虚、阳虚。

(2)盗汗:

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阴虚、气阴两虚。

(3)绝汗:

汗出量多,津液大泄。

亡阳、亡阴。

1、日间汗出,活动后更甚的称为

A.盗汗

B.自汗

C.黄汗

D.战汗

E.大汗

2、自汗的病机是

B.阴虚

C.血虚

D.痰盛

E.气滞

A

3、亡阴之汗的特点是

A.汗热而黏如油

B.汗热味淡不黏

C.汗冷味淡不黏

D.汗冷味淡而黏

E.恶寒战栗汗出

(4)战汗:

表现:

为先恶寒战粟,几经挣扎,而后汗出。

病机:

邪正剧烈相争,为疾病转折点。

①邪去正安:

汗后热退,脉静身凉——好转。

②邪盛正衰:

汗后身热不退,烦躁脉疾——恶化。

1、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转折点

A.战汗

B.自汗

C.盗汗

D.冷汗

E.热汗

2、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表示

A.表邪入里

B.阳气衰少

C.汗出亡阳

D.真热假寒

E.邪去正安

三、问头身

1、疼痛性质

①胀痛:

气滞。

②刺痛:

瘀血。

③冷痛:

寒邪阻络(实证);

阳虚(虚证)。

④灼痛:

火邪窜经(实证);

阴虚火旺(虚证)。

⑤重痛:

湿邪困阻气机;

肝阳上亢。

⑥隐痛:

阳气不足;

精血亏损。

1、头痛部位

太阳经—头痛连项。

少阳经—两侧头痛。

阳明经—前额连眉棱骨痛。

厥阴经—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昏沉。

2、胸痛

胸部闷痛—胸痹

胸背彻痛—真心痛

胸痛咳喘—热邪壅肺

胸痛脓血—肺痈

胸痛走窜—情志郁结

1、太阳经头痛的特征是

A.前额连眉棱骨

B.两侧太阳穴

C.后头连头项

D.头痛连齿

E.头痛晕沉

2、头痛在两侧属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太阴经

E.少阴经

3、情志郁结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A.胸痛彻背

B.胸痛喘促

C.胸痛咳血

D.胸痛走窜

E.胸部刺痛

4、瘀血阻络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B.胸痛咳血

C.胸部刺痛

D.胸痛喘促

E.胸痛走窜

四、问头身不适

1、头晕

自觉头脑有晕旋感,重者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肝阳上亢——头晕胀痛

痰湿内阻——头晕昏沉

气血亏虚——头晕眼花

肾精不足——头晕耳鸣

2、心悸:

病人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

心胆气虚

胆郁痰扰

心气、心阳亏虚

心阴、心血不足

心脉痹阻

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1、下列哪项是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表现

A.头晕胀痛

B.头晕昏沉

C.头晕眼花

D.头晕耳鸣

五、问耳目

1、耳鸣:

即耳中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

耳鸣如潮,暴鸣声大,按之不减。

虚证:

耳鸣如蝉,鸣声渐小,按之可减。

2、目眩:

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花物动乱,又叫眼花。

肝阳上亢,痰湿蒙窍导致。

1、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称为

A.目昏

B.目痒

C.目眩

D.雀目

E.内障

2、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者病因是

A.肾精亏损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肝胆火盛

E.肝血不足

六、问睡眠

1、失眠

指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易惊,或彻夜不眠,又叫“不寐”。

心肾不交——不易入睡。

心脾两虚——睡眠易醒。

胆郁痰扰——睡眠易惊。

食滞胃脘——彻夜不眠。

2、嗜睡

指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又叫“多眠”。

湿气困脾——困倦嗜睡。

脾气虚弱——饭后神疲困倦易睡。

心肾阳衰——精神疲乏,但欲寐。

热入营血——神昏嗜睡。

1、不属于失眠的症状是

A.彻夜不能入眠

B.睡中容易惊醒

C.经常不易入睡

D.睡中时而做梦

E.易醒不能再睡

2、下列可导致嗜睡的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阳虚

C.营血亏损

D.心肾不交

E.胆郁痰扰

七、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饮:

主寒证。

(2)口渴多饮:

①实热证。

②消渴病。

③汗吐下后。

(3)渴不多饮:

阴虚,湿热、瘀血、痰饮。

阴虚:

口干但不欲饮。

湿热:

口渴饮水不多。

痰饮:

病人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

瘀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1、下列哪项不会出现口渴多饮

A.热盛伤津

B.汗出过多

C.剧烈呕吐

D.泻下过度

E.湿热内阻

2、下列哪项除外,均可导致渴不多饮

A.阴虚

B.湿热

C.寒湿

D.痰饮

E.瘀血

2、问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

新病食减:

正气抗邪,保护性反应。

久病食减:

脾胃虚弱。

(2)厌食

饮食不节:

嗳气酸腐,脘腹胀痛。

脾胃湿热:

厌食油腻,呕恶腹胀。

肝胆湿热:

厌食油腻,胸胁灼痛。

妊娠恶阻:

孕妇厌食,恶心呕吐。

(3)消谷善饥

胃火炽盛:

消谷善饥。

消渴病:

消谷善饥,形体消瘦。

胃强脾弱:

多食易饥,大便溏泄。

(4)饥不欲食

胃阴不足。

1、饥不欲食可见于

A.胃火亢盛

B.胃强脾弱

C.脾胃湿热

D.胃阴不足

E.肝胃湿热

2、厌食油腻厚味,多见于

A.肝脾不调

B.肝胃不和

C.肝胆湿热

D.脾胃虚热

E.脾湿不运

C

3、厌食,脘腹胀痛,嗳腐食臭是因

A.湿邪困脾

B.脾胃气虚

C.食滞胃脘

D.肝胆湿热

E.脾胃阳虚

3、问口味

口淡乏味:

属脾胃气虚。

口甜或粘腻:

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

属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

属伤食。

口苦:

属热证,可见于火邪或胆热。

口咸:

多属肾病及寒证。

1、肝胃蕴热的口味是

A.口中泛酸

B.口中酸馊

C.口甜黏腻

D.口中苦味

E.口中咸味

2、寒水上泛其口味是

A.口淡

B.口苦

C.口涩

D.口甜

E.口咸答案:

八、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

指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

实热证:

实寒证:

阴虚证:

气血两虚:

(2)泄泻:

指大便稀软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

寒湿:

水样便。

脾虚证:

大便溏稀。

肾阳虚证:

五更泻。

伤食证:

大便酸腐秽臭。

肝郁乘脾证:

痛泻。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

主脾虚和肾虚。

(2)溏结不调:

大便时干时稀或大便先干后溏。

前者为肝郁乘脾,后者为脾虚。

(3)下痢脓血:

痢疾。

为湿热阻滞。

(4)远血:

便黑如油,先便后血。

(5)近血:

便血鲜红,先血后便。

3、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2)排便不爽:

肝郁乘脾或湿热蕴结大肠。

(3)里急后重:

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4)滑泻失禁:

脾肾阳虚。

(5)肛门气坠:

脾虚中气下陷。

1、下列何证可见泻下黄糜,肛门灼热

A.食滞胃肠

B.热结旁流

C.肾阳虚衰

D.大肠湿热

E.寒湿困脾

2、肝郁乘脾可见于下列何证

A.溏结不调

B.完谷不化

C.泻下腐臭

D.里急后重

E.肛门下坠

3、大便完谷不化,多见于

B.脾虚

C.肝郁乘脾

D.伤食

E.湿热

4、大便先干后稀是因

A.命门火衰

B.脾气虚

C.脾阳虚

D.湿邪困脾

E.肝郁脾虚

九、问小便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虚寒证。

阴虚证。

(消渴)

(2)尿量减少

实热证。

阳虚证:

尿少浮肿。

肺、脾、肾气化不行,水湿内停。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

小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

下焦湿热:

尿频,尿急,尿痛。

肾气不固:

小便频数而清长。

肾阳不足:

夜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