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2659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

  提纲

  1、化石的样子

2、假想化石的形成

3、化石的发掘

  1、假想琥珀的形成

2、琥珀的发现

3、琥珀的样子

(2)看看这两篇*,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预设:

《黄河象》先写了骨骼化石的样子,而《奇异的琥珀》在最后一段才写了琥珀的样子。

  (3)为什么《黄河象》在第一自然段就比较具体地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2、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黄河象骨骼化石样子的句子。

  2、黄河象骨骼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

高大、完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画批

  (3)交流中,有重点地引导体会

  出示: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这句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它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越大越不容易保存完整,可是除了尾椎骨以外,其它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其完整程度。

  “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说明,那么高大的骨架却连这么小的舌骨、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真是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议、太罕见了。

  (4)看,这具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图片)就实实在在的陈列在离我们不远的,地处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里。

  ▲引读——“这架黄河象骨骼化石高4米,长8米……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3、回到刚才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始就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补充资料:

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剑齿象骨骼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具。

黄河象骨骼化石是人们了解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太少见了,很珍贵,非常有价值,作者太想让我们了解它了,所以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4、刚才我们对两篇*进行了比较,从中找到了它们的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是同类*,因表达的需要又会有所不同。

这正是共性之中见个性。

  二、读故事,体会科学小品的合理、有趣

  1、从比较入手进行阅读

  我们再来看这两篇*的提纲,有什么相同吗?

(都有一个假想的故事)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

(1)读一读科学家假想的故事,请你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个假想的故事?

  

(2)集体交流

  ▲当学生说到可以用“合理”这个词来评价时(板书:

合理),追问学生:

从哪儿看出这个假想故事合理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

天气炎热,疲劳饥渴,脚踩砾石……

  ▲有依据

  科学家的假想很合理,那么科学家假想的依据是什么?

  ……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

  小结:

科学家就是依据黄河象出土时的样子,想到……想到……有依有据,合理严密,这就是假想,

  这是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态度。

  3、在归纳中明确科学小品的共性特点

  

(1)从科学家假想的这个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你以前不知道的科学知识呢?

  ⊙化石的形成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只有封闭起来才有形成化石的可能——这是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知道远古时期的地理、地貌,知道远古时期有哪些动物、植物)

  (3)小结:

通过生动形象的假想故事,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

这就是科学小品的特点(板书:

讲科学知识)

  三、梳理认识,拓展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

  1、《奇异的琥珀》和《黄河象》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科学知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小品都有假想的故事呢?

  2、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是电》《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边读边想这两篇科学小品是用什么形式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呢?

(自述的形式,就是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自己)

  3、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讲故事和自述这两种,还有对话、描述等其他的形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陆续的接触到。

  四、作业

  继续阅读《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想一想通过他们的自述你都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二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解决办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

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

19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

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

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

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

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

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

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

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

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

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

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练习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