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2655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七Word文件下载.docx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点拨】材料能够得出①②是正确的,③改为推行新经济政策

④说法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的学说,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立了社会主义。

【结束】

 

2.(2010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18题)“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

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答案】B

【点拨】材料是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评价,有关他“蛮干”的表现是指农业改革中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A项是1918年(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C项是指1927年(斯大林时期)联共(布)十五大的方针,实行农业集体化,1932年苏联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D项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提出的经济上的措施。

3.(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8题)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都改变了农产品征收方式,都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排除A,选C;

B项不属于两项政策的内容,排除;

新经济政策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是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故排除D项。

答案选C。

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而斯大林给农民规定的“贡税”由赫鲁晓夫予以废止,也就是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所以正确答案为C。

4.(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7题)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俄实行()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商品自由贸易D.工业化方针

【点拨】此题考察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B、C选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C符合题意,故选C。

5.(2011年1月南京模拟17题)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点拨】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

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

6.(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4题)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是

A.建国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D.二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拨】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都是两国在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选B项。

7.(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7题)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

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

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

“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

“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请问:

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点拨】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说明当时轻工业比较落后,故C正确。

8.(2010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16题)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20年代苏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经济政策体制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是一场政治革命,故应排除;

B项是公有制禁止商品流通故应该排除;

D项形成于1936年故也应排除;

而新经济政策是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生产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9.(2010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17题)右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点拨】本题中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与1921年新经济政策和1925年工业化实施有密切的关系。

A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说法明显错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历来对农业不够重视,农业为工业服务,极大损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C项1920年国内外战争基本结束;

D项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召开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全国展开。

10.(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8题)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点拨】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经济生活中重工业比较发达,能够制造各种重工业品,但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落后,基本的生活用品等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本题选B项。

11.(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

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答案】D

【点拨】根据所学,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题材料所述正反映了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D项,其他ABC三项说法错误。

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

“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

12.(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15题)《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该政策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题目中“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和“雇佣劳动力”经营生产即是新经济政策的反映。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13.(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点拨】本题利用“阳台对话”这一历史事件,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

根据相关所学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作为回访,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1973年访问了美国。

从1972年开始,苏美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苏美关系缓和。

本题A项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时间上与材料不吻合。

C项冷战格局的终结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为标志。

D项说法错误,当前多极化格局并未建立起来,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据此本题应选B项。

“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

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

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

说明A、C、D表述错误。

14.(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15题)1999年普京指出: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

……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

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

【点拨】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普京认为当前的经济和生活困难是由苏联模式造成的,从斯大林时期起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重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叫斯大林模式。

15.(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6题)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