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2547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45 大小:19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5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5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5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5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2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OCR第一版Word格式.docx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不

断创新推进。

20世纪80年代,中央提出了实行干部分类管理的目标,打破按照党

政干部管理方式来管理事业单位干部的传统模式成为重要的改革导向。

1986年

《民法通则》将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四大单位法人之一。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管理

体制的改革开始启动,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

入分配的自主权逐步扩大。

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事业单位奖金税暂行规定》和《关

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

职称评审等重点管理环节进行了初步规范。

其中,《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度的规定》提出,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

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

次获得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合理和任职条

件;

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由行政

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

有一定的任

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这些规定对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以后实施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进行了先期准备。

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

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机构

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推进

·

1.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

方式作出了规定。

1998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指

出,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

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明确了事业单位的

概念和性质,并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体

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形成,比如要改

变用管理党政干部的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

再明确行政级别,逐步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脱钩;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办法,对管理人员建立职员制度,对专业

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对工勤人员实行以技术等级考核为主要内容的

管理制度;

在国家的宏观管理下,赋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相应的人事管理自主权;

要逐步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推进聘用制度,完善工资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做到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

低。

为搞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促进人才流动,激励优秀人才,原国家人事部

先后印发了《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

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考核暂行规定》等部门规章,适应了人才流动环境下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范化

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了全新的布局。

2000年,中央印发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要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

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

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

机制,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制定

《事业单位聘用制条例》。

中组部、人事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

度改革的意见》则提出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

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明确提出要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

法制化、科学化。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

用制度的意见》,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

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而随着《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立法调

研和法规准备进入快车道。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

员法》后,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准备《条例》的起草工作,并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

2.

导论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合同法》。

与之相适应,同年7月,《条例》草案下发61个地区、部门征求

意见。

2008年3月形成《条例》送审稿,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立法工作计

划将其列入条件成熟即出台的立法项目。

2009年12月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

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

例。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将“加强人才法制建设,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规”纳入规划目标,

推进了《条例》的立法进程。

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

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二、《条例》出台的必要性

从2000年7月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要研究制定《事业单

位聘用条例》,到2014年7月《条例》实施,经过了14年的立法过程,可谓十年磨

一剑。

为什么《条例》的出台过程一波三折?

虽然原因很多,但根本上还在于对

《条例》立法必要性的争议。

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

2006年,《条例》起草工作启动;

2007年,《劳动合

同法》颁布。

事业单位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成为法学专家们争论的焦点。

一种

观点认为,事业单位以聘用制为基础的平等的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并无本质不同,

可直接适用《劳动合同法》,无需专门立法;

另一种观点认为,事业单位是我国宪法

规定的六类社会组织、民法规定的四类法人主体之一,历来实行与企业不同的人事

管理体制,应予专门规范。

争议的存在,对《条例》目的、内容等的抉择和确定产生

了一定影响,实际增加了起草和决策的难度。

这些争议实际反映了人们对事业单位及其人事关系性质的不同认识,而这种

认识来源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自身的定位。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的目的在于

转变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改变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下“人员能进不

能出、待遇能升不能降、职务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

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

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如果将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简单地归结于平等的聘用关系,单

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这和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平等的劳动合同关系确实没有

什么不同,可以完全适用《劳动合同法》。

但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举办的从事专业性公共服务的机构,其工作岗位实际是

公共职位,其作为聘用主体,实际是由国家授权并运用公权力行使聘用权;

事业单

3.

位工作人员实际是利用专业知识为公众服务的公职人员。

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之

间的聘用关系,不仅涉及聘用双方的利益,而且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密

切相关,属于公共服务关系的一部分。

在聘用关系中,相对于单位利益、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障处于优先地位,具有优先性质。

即与一般劳动关系仅直接

涉及平等双方利益不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还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并遵循公益优

先原则。

因此,《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利益的优先性与事业单位应遵循的公共

利益的优先性,在法律关系调整的原则上存在根本的差异,劳动关系与人事关系双

方的权利义务也有较大不同,通过专门立法对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和人事管理进行

专门规定,十分必要。

三、《条例》拟解决的主要实践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发展,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

得以全面推行,与聘用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重要规章制度相

继制定实施,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

度初步建立。

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

未真正建立;

二是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

三是奖惩等

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四是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

专门的立法加以解决,这是《条例》立法的直接目的。

四、《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总体较为简略,只有10章44条,而《公务员法》有18章107条。

《劳

动合同法》有8章98条,作为《条例》前身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也有10章68

条,但简略的背后并不简单。

《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

单位人事管理具有多重意义;

与以往的改革相比,也不乏创新之处。

首先,以法规形式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行专门规定是公共人事管理的重大

创新。

在世界多数国家,类似我国事业单位的公共科研机构、公立学校、公立医院

等,在行政法上被界定为行政组织的一种类型,其工作人员作为政府雇员,需遵守

行政雇员道德准则和义务,一般实行统一的公务员制度,适用公务员法,而不适用

劳动法。

在我国,出于分类管理和激活事业单位服务效率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作

为非监管性公共服务机构的特点,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与公务员不同的人事制

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实际已成为规模最

4.

大的对公职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国家。

《条例》的出台,也使我国成为率先对公共服

务机构人事管理进行专门规定的国家。

其次,《条例》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适应机关、事业、企业不同特点的人事制度是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务员法》和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公务员管理和企业劳动关系的调节提供了充分法律

依据。

由于事业单位管理的特殊性和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性质的不同理解,导致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相对滞后,管理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一方面影响了我国

人事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

特别是

聘用制作为对公职人员职务常任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事业单位人事法律关系的

重大调整,关系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仅仅以政策意见为基础,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