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表格版定稿版Word格式.docx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表格版定稿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编表格版定稿版Word格式.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
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板书课题:
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
“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
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
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平静。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
(板书:
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
(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
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
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
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
“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
“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
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
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批注
板
书
设
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2《走月亮》
第3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
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4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
谁来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
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
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重点体会: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
总结:
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引:
听!
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
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
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
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3《现代诗二首》
第课时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
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
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
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5.帮一帮:
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
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
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