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两篇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篇2021年【“双减”先进材料】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
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
建模是为践行提供抓手,是实现超越模型的必经之路。
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老师要做“忍者神龟”,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
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
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
即:
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
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
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累。
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
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
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
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
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
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
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
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
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
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
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
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
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实现拔节式成长。
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
我校也被评为XX市“名学校”。
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
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
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扎实“六节一月一会”活动。
“语文读书节”“英语节”“趣味益智数学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十一经典诵读节”“综合实践活动月”“六一全员趣味运动会”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
体育与美育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形成特有的课间文化。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科项目活动,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二、创新作业管理,把减负增效落在实处
(一)认识上有厘清
“双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作业量,而是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校在以下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教导处学科主任分学科分年级对作业留批进行监管,责任到人。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课程方案,强化作业育人功能。
按各年级作业留量及要求对各年级作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反馈。
具体要求为:
1.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任课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不超过20分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
2.三至六年级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语数英的作业量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分别布置适量的题目。
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阅读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3.节假日作业:
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适量布置基础性作业、预习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1小时。
(二)形式上突破创新
开学伊始,XX小学便在作业布置上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让作业育人的功能最大化。
为了把作业设计改革落到实处,我校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之中。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下一周要布置的学科作业,形成周作业计划。
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要先做,要在充分掌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作业量适中、科学有效、针对性强。
基础性作业为主,分层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为辅。
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批改后,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复批。
共性错误集体讲评或小组互助,个性错误个别辅导。
(三)服务上有保障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让家庭作业在校完成。
课后服务采用模块设计,周一--周四所有年级学科作业必须在课后课后服务时间完成,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成为可能;
周五各年级进行社团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活动育人。
现在我校已经开设艺术、科技、运动、益智等四十个社团课程。
实行年级走班制,学生自愿参加喜欢的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选学有所长。
(四)评价上有激励
XX小学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
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
教导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示、优秀错题集评比、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作业管理的把控力度。
三、强化体质管理,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童年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句口号,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
为了让此项工作扎实推进,XX小学采取一系列措施:
1.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利用体育课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健康档,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以“活动”促落实,切实改善“小胖墩”“小眼镜”现象之痛。
XX小学对课间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一年级跳绳、篮球操;
二年级跳绳、足球操;
三年级民族韵律操;
四年级中国扇;
五年级曳步舞;
六年级动感韵律操。
传统与现代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
3.成立各种球类训练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毽球队等),利用早晨和课后服务拓展时间进行长期训练,球队在元宝山区组织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
在刚刚结束的“区长杯”足球赛中,我校女子足球队斩获全区第二名的成绩。
2021年XX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经验总结3520字文稿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旗“双减”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从2021年9月开始,我校就开始立足实际,秉承“保障每一位儿童高品质的学习权,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的学习共同体理念,结合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例研究,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见成效。
一、用好“三单”,以“学”代“教”,减负增效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
我校从2020年春季开始进行学共体课堂改进实践,通过班级学习共同体打造,形成了互助互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变得融了,学生具有了倾听、思考、表达、质疑的习惯,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了。
推进学共体课堂改进,我们始终坚持做学习共同体课例研究,积极打造“温暖、相融、宁静”的学共体课堂,立足学生与课堂实际,向课堂要质量,课堂学习真实发生了,学习自然就有效果了,这是最重要的减负增效途径。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我校特别重视“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设计。
“三单”设计中,预习单重在前测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利用预习单能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习单是核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利用学习单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学习;
作业单重在巩固,是对教学设计的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三单”的最优设计能保障高品质的学习真实发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