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309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项目经理培训材料之十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处理Word格式.docx

是违背人的意志的;

是突然发生的;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损失的;

使系统或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停止或暂时停止。

事故的基本特性:

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变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三)安全生产

国家和企业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开展的各种活动。

具体地说,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避免和消除劳动场所的风险,保障从事劳动的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劳动场所的设备、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的特征:

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

生产经营条件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建立并保持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也可以理解为:

通过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

(四)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即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在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实现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各有关负责人及各类人员所规定的在各自职责范围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

(六)安全生产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自然本能反应(自发管理)阶段。

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依靠人的本能,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本能;

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以服从为目标,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部门或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他们对安全的支持仅是口头或书面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

依赖严格的监督(国家强制阶段)。

已建立了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作出安全承诺,但员工仍处于被动状态,其安全行为特征为:

管理层承诺,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规则/程序,企业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本部门的安全,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只是对企业,也对所有员工和合同工等;

培训,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培训,包括高、中、低管理层,一线生产主管,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和合同工等。

第三阶段:

独立自主管理(企业自主管理)阶段。

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得到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承诺,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和安全意识,表现为: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内在化,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内心;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

互助团队管理(团队文化建设)阶段。

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已融入每一角落。

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且留心他人岗位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集体荣誉。

工业化初期,事故不断上升。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安全生产状况开始趋于稳定。

工业化有了相当水平,事故开始大幅度下降。

工业化后期,事故保持在一个低的水准上。

二、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事故致因理论也称事故理论,一般来说是指对事故发生规律的概括性认识。

事故理论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事故问题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事故理论是建立安全管理的依据,事故理论一般先于安全管理理论出现和发展,事故理论与安全管理理论构成安全的两手,研究事故理论是为了减少事故。

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管理的缺陷。

(二)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

1919年由英国M.Greenwood提出,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预防事故措施:

人员选择,即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

人事调整,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整岗位或解雇。

2.因果连锁论及“工业事故预防公理”(海因里希10条)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换言之,人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

(4)在工业事故中人们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的性质。

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避免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良的物理环境。

(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人员调整;

惩戒。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10)除了人道主义动机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底;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国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

直接经济损失:

人身伤亡费用(医疗、丧葬、补助、歇工),善后处理费用(事故处理、罚款、现场抢救、清理),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停产减产损失,工作损失,资源损失,环境污染处理费用,新职工培训费用,信誉和形象损失,其他损失。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由Gibson和Haddon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预防事故的思路: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约束、限制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

事故预防的具体措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设施;

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屏障。

4.轨迹交叉理论

斯奇巴(skiba)在事故因果联锁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并确立。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

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

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严格操作规程。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到的结论: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

但又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

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事故致因是多因素的组合,但主要是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人、物系列轨迹交叉,事故就发生。

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研究人和物系列时必然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

人、物、环境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才是本质的原因。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如何防止发生事故: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知,防止发生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两者不交叉。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砍断人的系列的连锁。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砍断物的系列的连锁。

人、物、环境合理匹配,进行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管理的改进。

5.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在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产生的。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Hazard),并使其危险性(Risk)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原因: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间的失配或不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因此,系统安全理论并不关注事故的表面原因,而是注意对事故深层次原因的研究。

加拿大的道格拉斯提出系统安全的三条命题: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体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据此精神,安全生产方针修改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我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国务院1963年3月3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

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2004年1月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两个责任主体,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类人员的职责来确定的,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要求: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并落实措施,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负责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

(二)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1.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