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1208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

2.试点示范,协同推进。

积极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和模式,发挥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X”试点示范城市群引领作用,依托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分行业选树一批示范企业,进行宣传推广。

3.统筹谋划,分类施策。

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从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园区推进智能化改造,着眼强化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

4.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

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交流合作。

(三)基本目标

到X年,全市“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建设45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24个智能车间、12个智能工厂,力争建设1个智能化示范园区;

通过试点示范,打造2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力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

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

——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研发和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工业软件,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框架形成。

培育1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带动1000家中小企业上云,培育1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完善3家功能齐全的公共云服务平台。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

以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围绕机械、汽车、电子、食品、新型材料、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通过“用户+制造商”联合开发、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方式,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目标。

X年起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数量逐年翻番,到X年示范应用达到1500台以上。

牵头单位:

市工信委

(二)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

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为重点,推动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

围绕食品、建材、化工、纺织、生物医药等流程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推动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围绕装备制造等离散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X年建设15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到X年建设30条,到X年建设45条。

(三)实施智能车间建设行动。

以生产管理、工业控制两大系统互联和集成为重点,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动态优化。

支持骨干企业应用传感识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技术和智能装备,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实现可视化管理;

促进制造执行系统与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研发、制造、仓储、物流的系统集成。

X—X年,每年滚动建设6个省级智能车间。

(四)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

以厂内纵向、厂间横向和用户端三大集成为重点,推动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

支持骨干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制造执行、企业资源计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集成优化;

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

X—X年,每年滚动建设3个省级智能工厂。

(五)实施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行动。

选择一批智能化基础和条件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

支持优秀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方向)、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

到X年力争建设1个智能化示范园区。

市发改委、工信委

(六)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

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3D打印五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轴承套圈和滚动体数控装备,重点发展轴承磨床、内高压成形机等智能装备,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焊接、切割、喷涂、码垛、公路养护等工业机器人,力争在机器人本体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打造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制基地;

积极研发车辆传感器、轨道交通传感器、车电综合显控终端、全景监控系统,攻克嵌入式系统、导航信息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积极攻克多目标跟踪技术等关键技术,力争在国内智能仪表与控制系统行业居领先水平;

突破全数字化控制、自主导航、智能避障等技术,重点发展重载型自动导引运输车、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打造高端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产业集群;

支持建设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创新设计、产品优化、快速原型、模具开发等应用服务,促进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3D打印研发和生产基地。

鼓励各县(市)、区依托产业优势,发展特色智能装备。

X—X年,每年推出1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高端智能装备产品,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证数量居于全省前列。

(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

依托我市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电池与电动车、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

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

到X年,培育1个细分领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八)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

依托省定综合云服务平台和行业云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企业上云。

在基础设施层面,重点推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上云,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提高数据存储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业务系统层面,重点推动协同办公、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业务上云,提高企业协同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设计效率。

在设备产品层面,重点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隐患、通用性强、优化价值潜力高的设备和产品上云,建立设备产品运行数据模型,开展设备产品在线监测、工况优化、故障预测和远程维护等服务。

X—X年,每年推动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带动1000家中小企业上云。

(九)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

积极培育面向我市的智能方案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智能化转型需求,面向不同行业,在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改造、技术支持、检测维护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服务。

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依托专业优势,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强合作,面向行业提供服务。

到X年,培育1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十)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

围绕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X)平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体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

到X年,参与制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项,建设国家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个以上。

市质监局、工信委

三、支撑保障

(一)开展企业分类评价。

按照《X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突出单位资源要素产出导向,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污染物达标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率先对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按年度开展综合评价,将企业分为优先发展的A类企业、鼓励提升的B类企业、倒逼转型的C类企业,鼓励各县(市)、区将评价范围扩展到全部制造企业。

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三年内推动全部A类企业和50%以上的B类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并优先给予政策支持。

市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局

(二)推行企业诊断服务。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双向选择、上下结合”的原则,依托省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服务各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和咨询诊断,提出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技术路径、硬件选型(研制)和集成内容、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要点,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实施。

(三)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

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5G(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NB—IoT(窄带物联网)等商用部署和规模发展,利用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

定期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技术防护水平。

落实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

市工信委、无线电管理局、通管办

(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X)X区建设,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建设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打造制造业“双创”新载体。

市工信委、科技局

(五)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X英才”“名校英才”“X工匠”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紧密结合智能制造技术、工艺、过程和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支持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合作,开设相关专业或方向,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和应用型人才;

鼓励市内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