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930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Word格式.doc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1.简介:

1.1产品概述:

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毫克;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

每板6粒,每盒2板;

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

30个月。

1.2生产批量:

35万粒,140万粒。

1.3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

1.3.1过筛:

取XXXX、乳糖、硬脂酸镁及羟丙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

1.3.2预混合:

批量为35万粒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

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1.3.3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

按聚维酮K30:

95%乙醇量=1.5:

8.5(重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1.3.4制软材:

上述预混合好的细粉,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1.3.4制粒:

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制粒,筛网目数为24目。

1.3.5干燥:

湿颗粒用GFG-120型高效沸腾干燥机干燥,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

1.3.6整粒:

干燥好的颗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整粒,筛网目数为24目。

1.3.7总混:

批量为35万粒的总混:

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

批量为140万粒的总混:

用EYH-1000型二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间35分钟(此设备无速度调节)。

1.3.8充填、抛光:

根据对总混颗粒XXXX的含量、总颗粒量、规格计算胶囊充填量。

用NJP-1200C-1型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二号胶囊充填模具,用二号空心胶囊进行充填,装量差异控制在充填量的±

8%范围内,充填速度为800~1200粒/分。

充填过程中,每20分钟检查一次装量。

将充填好的胶囊用HTP-Ⅱ型胶囊、片剂抛光机抛光。

1.3.8铝塑泡罩包装:

用DPP-138A型平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或DPP-250型平板铝塑泡罩包装机进行泡罩包装,同时产品冲印批号、有效期。

按4粒/板、6粒/板或12粒/板泡罩规格采用相应的二号胶囊泡罩模具,上、下封温度约为120℃,热封温度为160℃。

1.3.9外包装:

每盒一张说明书,每个盒子及纸箱均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电子监管码?

按6粒/板×

1板/盒×

200盒/箱或12粒/板×

200盒/箱或6粒/板×

2板/盒×

200盒/箱或4粒/板×

200盒/箱的包装规格进行包装。

1.4中间产品的贮存要求:

XXXX胶囊颗粒(总混后)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

天;

XXXX胶囊(内包前)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

XXXX胶囊待包装半成品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或外包间暂存区暂存,贮存期:

天。

1.5生产环境条件:

整个生产过程中外包装工序在一般生产区,称量、筛粉、预混合、配粘合剂、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充填、抛光、铝塑泡罩包装工序D级洁净区。

XXXX胶囊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自2006年正式生产以来,生产产品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未产生过质量事故,也发生过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2、目的:

2.1通过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对其带来的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2.2为确定XXXX胶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厂房设施、设备等的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限度提供风险分析评估的参考依据。

3、范围:

适用于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

4、引用资料: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药品GMP指南》2011

4.2《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4.3相关的资料:

《XXXX胶囊生产工艺规程》

5、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表

序号

人员名称

部门及岗位

职务

职责分工

1

生技部经理

组长

组织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小组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实施方案,报风险管理负责人批准后,推动控制方案的执行,落实风险沟通。

2

生技部副经理

组员

参与风险的识别、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及确认执行,负责风险评估报告的汇总起草。

3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主任

起草风险评估方案;

参与质量控制过程中风险的识别、评估,提出控制措施并执行

4

质管部副经理

参与XXXX生产过程中风险的识别、评估,提出控制措施并执行

5

质管部质管员

6

质管部

7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班长

8

9

10

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7.1风险评估与控制

7.1.1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使用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MEA)法进行

7.1.2风险的评估及控制措施

7.1.2.1风险识别:

通过对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梳理识别。

7.1.2.2风险分析、评价及控制措施

(1)风险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发现的可能性评分标准及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

见下表1.表2.表3.表4.

表1.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S

结果的严重性

严重危害(5分)

在没有任何预兆或有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及其严重的失败模式。

高(4分)

造成生产线的较大破坏,可能造成产品部分或全部报废,使设备或系统主要功能失败或降低,且顾客(包括下工序和最终用户)不满意。

中等(3分)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有部分产品需报废(但无需挑选)或需对100%产品进行返工。

顾客感觉到不方便或有些不满。

低(2分)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需对产品进行挑选,部分产品进行返工。

有一半到大部分的顾客可以发现这些缺陷。

微小(1分)

对生产线造成微小的破坏,部分产品需进行返工。

但很少有顾客可以发现到缺陷,或者对产品无影响,客户很难发现到缺陷。

表中的“顾客”一词,可以是内部顾客,例如一下工序,也可以是最终用户。

表2.发生几率

失败发生的可能O

失败的几率

非常高(5分)

几乎不可避免失败

反复发生的失败

偶尔发生的失败

相对非常少发生的失败

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失败

表3.发现的可能性

发现的可能性D

在发生之前通过过程控制可以检测出缺陷的可能性大小

绝对不可能或极小(5分)

完全没有有效的方法或目前的方法几乎不可能检测出失败模式

可能性较低(4分)

目前的方法只有较低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

中等可能性(3分)

目前的方法有中等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

可能性较大(2分)

目前的方法有较大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

可能性非常大或几乎肯定能(1分)

目前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的可能性非常大或几乎可以肯定,有可靠的检测方法。

表4.不同风险得分值划定风险等级及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得分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1~27

低风险

按现有的控制措施手段进行控制,防止风险进一步升高。

28~50

中等风险

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

51~以上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在得不到有效解决之前,不得继续操作。

注:

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制定:

严重程度:

结果的严重性:

中等,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有部分产品需报废(但无需挑选)或需对100%产品进行返工。

得分:

3分;

发生几率:

中等:

偶尔发生的失败。

发现的可能性:

中等可能性:

目前的方法有中等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得分:

最低可接受标准:

3=27分

(2)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通过检索资料、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等方法识别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列出每个失效模式的潜在结果,对每一个失效模式给出严重性分数,识别每个失效模式的原因,给出每个原因的发生几率分数,识别用于发现失效模式的当前控制手段,对每一个原因和控制手段给出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计算FMEA中每一条风险分值:

风险分值=严重性分数×

发生几率分数×

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根据风险分值对照上表4.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具体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

从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可见,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源梳理识别,对XXXX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等45项风险进行评估。

39项风险按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风险属于低风险级别,可以接受,只需按现行控制措施控制,不需要采取新的更多的控制措施。

6项风险属于中等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控制措施见该表。

7.1.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制定审核批准

根据《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制定的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风险控制实施计划交相关责任人审核批准,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表》。

7.1.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实施、落实跟踪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实施情况及跟踪检查确认,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落实跟踪记录表》及后附的文件:

7.2风险控制执行完毕后的风险再评估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采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再分析与评价表》,从《XXXX胶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