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907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Word下载.doc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字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

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谈谈你的感受。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善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七.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

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逆:

违抗 

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

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

请你举出两个来。

(1)

(2)

十一.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二.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非徒――不仅只是。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告诉了我们一个

的道理。

十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