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Word下载.docx
《诵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要从“修身开始。
做人重要的在于修身,修身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而修身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学习不仅仅在学校里而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每时每刻吸纳新知识、整理新知识、归纳自身思想的过程。
这种学习过程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学习型的人才,就是终身学习。
可是学习通过实践,将所学习的知识、理论加以验证,才能使学到的东西与自身相融合,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随着我们“学习内容的深入、复杂,对实践所学习内容的环境、舞台的要求就越高,而得到这种实践的机会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孟子提到修身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系。
因此,当时机到来的时候,有所准备的人会抓住它,完成“学而时习之这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会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
孟子説;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何为心?
即灵魂。
在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已经把每一人卷了进来,凡事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甚至以此衡量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欲望如野草般疯长,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我们似乎成了只知道追求金钱,享受物欲的行尸走肉。
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现在是该寻找灵魂的时候了。
“养心莫善于寡欲只要欲望少一些,快乐也就会多一些,健康就会长一些,正所谓知足常乐。
如何“寡欲?
当保持赤子之心,保持人的本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不仅仅如此,还要养成一身浩然正气,做精神的强者,做真正的大男子汉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每个人行走于天地间,忍受不了的是孤独寂寞。
但是现代人,尽管网络可以将全世界相连,可是人类心灵的距离,却隔着整个宇宙,似乎越来越远,有多少人感叹世间人情冷漠,依然故我地沉迷于虚幻世界。
怎样将人心缩短,孟子早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想让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间真情永存,关键是人人要先付出一点爱。
孟子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
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
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
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
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
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
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
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
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
“保民。
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
仁者无敌。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
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
他说: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
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於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
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
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的名言。
说的是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显达的时候让天下人一起变得完美,这就是读书人的理想。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我,修身养性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要提升我自己的志向。
不要把教书只当成一种职业,而是要把它变成一种自己喜欢的,乐此不疲的,使自己更完美的,让学生喜欢你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所以人跟人不要比较表面的荣华富贵,也不要比较出身背景,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看到别人有正面的成就要见贤思齐。
“烦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读好圣贤书,一心向善,让我们一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重、自爱,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吧!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
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
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
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
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
《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爱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
如果“仁是博爱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
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化身!
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操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
《孟子》告诉我们:
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
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我,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发,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读《孟子》一书,学孟子精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孟子》告诉我,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走在生命的大河两旁,修身,正心,不怕风吹雨打、坚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抚叶的行人踏着荆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