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4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题/分B、1-2题/分C、2-3题/分D、8-10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B、小数C、负数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B、解决问题C、相信自己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B、了解C、掌握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B、社会教育资源C、生成性资源D、信息技术

三、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

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

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转后的位置。

从课程内容上看:

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对9次。

(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

(请说明可以采用什么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表示次数3分,共4分)

答案要点:

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

(策略1分,列出完整的可能次数3分)

李明算对的次数

0

1

2

3

4

5

6

7

8

9

王佳算对的次数

9

8

7

6

5

4

3

2

1

0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

(2分)

答案要点:

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

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

(只能用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偶性明确说明得2分)

五、案例设计(第1、2题各6分,第3题10分,共22分)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每问2分,共6分)

答:

〖例题〗:

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

鸡和兔的只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鸡数×2+兔子数×4=50用X表示鸡数,用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X+Y=20解得:

X=15

2X+4Y=50Y=5答:

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X+Y=n(m,n是常数)

2X+4Y=m

(提醒:

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每问2分,共6分)

答:

〖例题〗:

计算+++=

〖分析与解〗:

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半,联想到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

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的差,结果为。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

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的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

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

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见附件图,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每问5分,共10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分解出具体学习目标。

答案要点: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

(学习目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关键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测)

(2)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要求学生5分钟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

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

再现过程的填空题(对竖式步骤的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纳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也可以设计其它类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一、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    )——定理——( 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景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