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292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Word文件下载.docx

  

(2)内源性致热源

  ①白介素-1(IL-1)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

  ③干扰素等

  一方面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

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稽留热

39~40℃以上、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

39℃以上,超过2℃,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间歇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持续数小时与无热期持续1天或数天---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逐渐上升、逐渐下降,持续数天---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回归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

不规则发热

无明显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

突发性咳嗽

吸入异物、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

发作性咳嗽

百日咳、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长期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结核等

夜间咳嗽

左心衰竭等

①声音嘶哑:

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②鸡鸣样咳嗽:

多见百日咳等;

  ③金属音咳嗽:

常见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支气管扩张

体位有关、分层现象

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

铁锈色痰

肺炎球菌肺炎

黄绿色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咳出

真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

肺水肿

日咳大量浆液泡沫痰

肺泡癌

咯血

  一、概念

  小量咯血:

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

100~500ml

  大咯血:

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

1.咯血量大咯血常见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二尖瓣狭窄等。

  2.咯血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支气管炎、肺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

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左心衰竭。

 

部位

皮肤温度

中心性发绀

四肢、颜面及躯干

温的

周围性发绀

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

冷的

胸壁疾病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

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血胸、支气管肺癌等

其他

如纵隔疾病等

胸痛性质

  

①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

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

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②Cheyne-Stokes呼吸:

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抑制呼吸中枢可出现呼吸缓慢、变浅、间停呼吸。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还见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积血等。

  2.肾源性水肿见各型肾炎和肾病。

  3.肝源性水肿见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肝癌。

  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吸收不良。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粘液性水肿。

  6.妊娠性水肿。

  7.结缔组织疾病所致水肿。

  8.变态反应及药物所致水肿等。

(一)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

  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二)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1)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2)醛固酮分泌增加。

  (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三)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一、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一)中枢性呕吐

颅压增高

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等

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脑血管功能障碍

偏头痛等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厌食症

(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妇科疾病等。

  2.胸部器官疾病。

  3.头部器官疾病如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三)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

  常见梅尼埃病、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

腹泻

  一、发生机制及分类

  1.分泌性腹泻

  系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所致。

霍乱弧菌引起大量水样腹泻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

肠道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如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等均可使炎性渗出物增多而致腹泻。

  2.渗出性腹泻肠黏膜炎症渗出大量黏液、脓血而致腹泻,如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

  3.渗透性腹泻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

  4.动力性腹泻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等。

  5.吸收不良性腹泻。

  二、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腹泻

常有不洁饮食史,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

慢性腹泻

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带黏液、脓血,见慢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

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呕血

  一、常见病因及出血部位

  1.消化系统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肝硬化。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胆道结石等。

  3.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循环血容量的10%以下

无明显表现

循环血容量的10%~20%

头晕、无力等症状

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

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

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与周围循环的判断

>5ml

粪便潜血(+)

>50ml(50~100ml)

黑便

胃内积血>250ml

一次性<400ml

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一次性>400ml

头晕、心悸、乏力

短时间>1000ml

休克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

柏油便,硫化铁

低位小肠

暗红色或果酱色

血色鲜红,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

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

阿米巴痢疾

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

黏液脓性鲜血便

注意:

隐血试验阳性与阴性

  ①消化道少量出血隐血便。

  ②食用动物血、猪肝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但免疫法查大便隐血为阴性。

  ③服用铋剂、铁剂、炭粉及中药等药物也可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三种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

腹水

  考点1:

发生机制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或同时伴门静脉高压。

  2.钠水潴留常见心肾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内分泌障碍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时,肝降解功能减退。

  4.液体静水压增高。

  5.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阻。

  6.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膜炎症、癌肿浸润等促使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腹水。

  7.腹腔内脏破裂。

  考点2:

常规检查(参考资料《诊断学》P332)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色

血性、脓性、乳糜性

比重

<1.018

>1.018

凝固

不自凝

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g/L)

<25

>30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106/L)

<100

>500

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

间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细菌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

<200

>200

腺苷脱氨酶(ADA)

—般不超过45U/L,结核性腹膜炎时增高

癌胚抗原(CEA)

良性腹水时多<5μg/L

癌性腹水时多>5μg/L

肝大

概念

  正常人叩诊时肝脏其下缘在右侧肋下通常不能触及。

但在右侧肋下1~2cm内,在剑突下3cm以内属于正常。

若超过上述标准则称为肝大。

 紫癜

  出血点或瘀点:

<2mm

  紫癜:

出血直径为3~5mm

  瘀斑:

>5mm

紫癜与出血性皮疹的鉴别

紫癜

一般不高于皮肤,过敏性紫癜分布于四肢和臀部,高出皮面

小红痣

红色,压之不褪色

皮疹

红色、压之褪色

尿量异常

定义

  正常成人:

1000~2000ml/24h;

  少尿:

<400ml/24h,或17ml/h;

  无尿:

<100ml/24h,12小时完全无尿称;

  多尿:

>2500ml/24h。

少尿和无尿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

有效血容量减少等。

  2.肾性:

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

  3.肾后性:

机械性尿路梗阻。

  考点3:

夜尿增多

  夜尿量占全日总尿量的50%以上或>750ml称夜尿增多。

提示肾浓缩功能减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早症状和肾间质疾病病人常见主诉。

尿比重持续固定在1.010上下,为肾衰竭尿毒症的表现之一。

血尿

  肉眼血尿:

洗肉水样,镜下可见满视野的红细胞;

  镜下血尿: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

  注意:

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尿沉渣镜检)

意识障碍考点1:

临床表现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怠。

病人能被唤醒,醒后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去除后很快进入嗜睡状态。

  2.意识模糊在嗜睡基础上对时间、地点或人物等定向力丧失。

  3.昏睡持续深度睡眠状态。

在强烈的刺激下才能唤醒。

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外界刺激停止后立即又昏睡。

  4.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

根据对周围环境或外界刺激的反应,分为三度:

  

(1)浅昏迷:

对语言、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无自发性语言,自发性动作也极少。

对光反射、角膜、吞咽等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

对强烈疼痛刺激的防御反应、角膜与瞳孔对光等反射均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