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00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五四制)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那些石雕惟妙惟肖,看到它们的人无不连连赞叹工匠们精绝的手艺。

B.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画着精致的妆容,在人群之中显得鹤立鸡群。

C.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她一开口,声音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D.春节伊始,城隍庙老街上人们摩肩接踵,一派热闹的景象。

2.下面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禀告(bǐng)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呐喊(nà)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逞能(chěng)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3.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

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杨绛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交通部门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闲  斟酌   奇山异水

B.争辫  奇迹   别具匠心

C.恳求  摇篮   珠光宝器

D.应酬  婉惜   三顾茅芦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

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

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

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

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

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

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便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

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3,有删改)

6.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7.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8.开头引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有什么作用?

9.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屋檐’便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10.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

C.文中①④⑥节多次引用了古诗,暗示思乡皆因读诗。

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

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小溪毫无所知的。

每一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11.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

12.文段

(一)和

(二)采用了哪种相同的修辞方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

请各举一例说明。

13.泉水为什么能让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写鼎湖山的“年轻”对写泉水有什么作用?

14.揣摩文段

(二)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人类有哪些情感?

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句子默写

15.古诗文默写。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

(2)李清照《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丽河山诗百篇,边塞奇景动心弦。

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人的画笔勾勒了奇丽壮阔的边塞图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塞外奇诡壮烈的场景。

四、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邠(bīn)州:

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③亟(jí)急迫地.④赗(fènɡ)敛:

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

形容失望的样子⑥彻:

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        

(2)是进亦忧(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        

(4)使毕其事(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8.(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

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五、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请你为下列人物语言选择合适的主人公。

A.林冲

B.鲁达

C.杨志

(1)______“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

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2)______“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3)______寻思道:

“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吃官司,又发人送饭,不如及早开。

21.通过阅读,小嘉发现林冲等三人出场时都不是普通百姓,因而质疑《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结合整本书内答阐述理由。

六、综合性学习

22.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收获好评如潮。

九年级一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了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

(1)(教材编写我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