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945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

导学策略

一、预学、反馈:

(写在预习本上)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我能正确书写课后的14个生字,能注音,还能组词,并在预习本上书写3遍。

 

3、再读课文,我能正确拼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弄懂:

境界、洒脱、迂回、拘束这些词语的意思,并标出其他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4、查找资料:

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二、自主合作

1、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草原给你留下了印象(用一个字概括),主要体现在和这两方面。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遍,完成以下要求。

(独立完成,完成举手示意。

(1)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景色美的语句,画出作者初到草原的感受。

(横线画)

(2)面对这种境界,作者的为什么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把你的感受可用词概括。

三、课堂展示:

自主合作部分

四、检测反馈

背诵第一自然段。

知识链接:

老舍 (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查找书籍或上网查找写在预习本上

注意:

“蒙古包”中的“蒙”读作“

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

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

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借助注释或字典查理解词语,写在下面。

默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_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自学预习+课堂展示

第2课时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内蒙古大草原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一、自主反馈:

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自主合作: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遍。

体会“洒脱与好客”(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草原广阔的语句。

2、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3、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二)组内齐读第3---5自然段,感受“蒙汉情深”

1、画出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

3、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4、齐读最后一句。

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感,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四、检测巩固: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向伙伴介绍一下草原的无限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

2﹡、丝绸之路

1课时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1、正确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读通顺,理解下列词语:

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

3、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交流“自主反馈第3题”,并把你的感受有感情的读给合作同学听。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丝绸之路因何而得名?

1、学生展示。

2、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巨型石雕矗立在,这里是汉代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2)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3)这句话与课文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写在预习本上

在书中找出句子,用“”画记。

并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

1、学习生字:

能正确拼读和书写生字并组词

2、将课文读通顺,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试着下列弄懂词语意思:

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3、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指出哪些是容易写错,容易读错的字或词

3、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1、听写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杨树。

1、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3、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我知道爸爸表面在赞美白杨树()外在的特点,实际是在赞美具有白杨树一样优秀品质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就是()。

2、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课后小练笔)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朗读课文,读通顺,理解下列词语: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严阵以待、冻土、劈头盖脸、杯水车薪、狰狞。

3、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用“”找出文中8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用“”找出文中比喻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青藏铁路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

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

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

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行。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

1、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