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425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 

D. 

3.(2分)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2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短暂的“盐荒”、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碘元素 

B.碘分子 

C.碘离子 

D.碘原子 

5.(2分)(2016•绵阳)分析下列实验图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

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图2:

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C.图3:

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

D.图4:

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6.(2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K,滴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对应装置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装置②中有气泡冒出,液面逐渐下降 

C.装置②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白色沉淀 

D.装置③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7.(2分)下列关于保护金属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防止金属腐蚀 

B.回收再利用 

C.扩大开采规模 

D.寻找代用品 

8.(2分)烧杯中分别盛两种溶质不同的无色溶液,小木块上各有一支燃着的蜡烛,向甲烧杯撒入白色粉末X后,发现烧杯中蜡烛会熄灭,向乙烧杯中撒入黑色粉末Y后,则发现烧杯中蜡烛燃烧更旺.根据所学知识推测,X、Y分别是()

A.X:

Al(OH)3Y:

B.X:

MgY:

CuO 

C.X:

Na2CO3Y:

MnO2 

D.X:

CaCO3Y:

Fe 

9.(2分)(2016·

上海)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10.(2分)根据如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项目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硫

氨气

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

0.72

1.43

0.77

1.63

在水中的溶解性

/

极难溶

易溶

极易溶

A.甲烷 

B.二氧化硫 

C.氨气 

D.氯化氢 

11.(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酸碱度 

B.氧气验满 

C.倾倒液体 

D.取下刚加热后的蒸发皿 

12.(2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蒸馏水不能养金鱼﹣﹣蒸馏水中没有氧分子 

B.将白磷保存于水中﹣﹣使白磷与氧气隔绝,防止白磷自燃 

C.金刚石作钻头﹣﹣金刚石硬度很大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13.(2分)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铁片 

B.硫粉 

C.木炭 

D.红磷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②用木炭代替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只有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只有②③ 

15.(2分)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基本操作应如图甲所示,这样可保证将液体滴入试管

B.按图乙所示进行过滤操作,由于玻璃棒相对于漏斗的放置方式不合适,这样易使液体外漏

C.如图丙所示,浓硫酸使白纸、木筷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纸和木筷中的水

D.图丁所示的三次读数,a为俯视,b读数方法正确,c的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

16.(5分)下列各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制取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

17.(11分)实验室选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进一步探究CO2的性质。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要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应选用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3)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某同学在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燃烧的钠,发现钠继续燃烧,充分反应后生成黑色的碳和一种白色固体。

[做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

a.氧化钠 

b.碳酸钠 

c.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d.氢氧化钠

请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取少量该样品溶于水,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

另一份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里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氢氧化钠在工业中常用于吸收含有氯气的废气,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1O)和另一种氧化物,若要吸收71g氯气,理论上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18.(11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及性质探究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水槽中出现紫红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欲探究氧气的性质,为了清晰观察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应选择氧气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序号),在完成铁丝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了,分析最有可能操作失误的原因是________。

(4)某同学观察到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

(5)若选用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_______(填“a”或“b”),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6)小李同学说:

“课外资料上看到,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H2S)收集装置使用C,由此可知则硫化氢气体性质________;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可推测应用________反应。

A.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

B.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固体

C.硫粉和氢气

19.(3分)现有下列几种常见实验装置

(1)写出D装置中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用双氧水(H2O2)溶液和MnO2作用制取氧气(包括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7-4、

17-5、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9-1、

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