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9023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B.向右,作用在m2上,F=2.5N

C.向左,作用在m1上,F=5N/3

D.向左,作用在m1上,F=2.5N

18、2010年11月23日,第16届亚运会跳水展开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争夺,中国队陈若琳和汪皓夺取金牌.在亚运会高台跳水比赛中,质量为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包含浮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则在她减速下降深度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她的动能减少了FhB.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19、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在0~20s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

B.20s以前甲始终在乙的前面

C.10s末两车相遇

D.10s末两车相距最远

20、乘坐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立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

C、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D、人在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

21、如图所示,在发射某地球卫星的过程中,首先将卫星从A点发射进入椭圆轨道Ⅰ运行,然后在B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预定圆轨道Ⅱ上运行,则()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7.9km/s

B、卫星在椭圆轨道Ⅰ运行的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点的速度

C、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经过A点的加速度等于在圆轨道Ⅱ经过B点的加速度速度

D、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圆轨道Ⅱ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

22.(5分)

一个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闪光周期为s,测得x1=7.68cm,x3=12.00cm,用上述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

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m/s2,图中x2约为

________cm。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3.(10分)

现要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

物体受力的关系”。

小车所受拉力和及其速

度可分别由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记录

下来。

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距离L=48.0cm的

长木板的A、B两点。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表中的第3次实验数据应该为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绘出了理论上的a-F图象。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由实验测得的a-F图线。

次数

F(N)

(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62

4.65

4.84

5

3.00

5.49

5.72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两个关系图线,分析造成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24.(14分)

如图所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它记录了飞船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

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

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7.5°

,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

……),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

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飞船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②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写出分析原因及计算过程)

③飞船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的高度(写出计算过程)。

25.(18分)

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将生产工件装车的流水线原理示意图。

AB段是一光滑曲面,A距离水平段BC的高为H=1.25m,水平段BC使用水平传送带装置传送工件,已知BC长L=3m,传送带与工件(可视为质点)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皮带轮的半径为R=0.1m,其上部距车厢底面的高度h=0.45m。

让质量m=1kg的工件由静止开始从A点下滑,经过B点的拐角处无机械能损失。

通过调整皮带轮(不打滑)的转动角速度ω可使工件经C点抛出后落在固定车厢中的不同位置,取g=10m/s2。

求:

(1)当皮带轮静止时,工件运动到点C时的速度为多大?

(2)皮带轮以ω1=20rad/s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在工件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3)设工件在车厢底部的落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s,在图乙中定量画出s随皮带轮角速度ω变化关系的s-ω图象。

(规定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时ω取正值,该问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33.【物理——选修3-3】

(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C.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D.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E.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一定减小

(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气缸内,活塞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可沿气缸壁无摩擦滑动并保持良好的气密性,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初始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活塞距离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大气压强为Po。

现用一电热丝对气体缓慢加热,若此过程中电热丝传递给气体的热量为Q,活塞上升的高度为,求:

Ⅰ.此时气体的温度;

Ⅱ.气体内能的增加量。

34.【物理——选修3-4】

(15分)

(1)(6分)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A.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

C.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D.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E.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决定

(2)(9分)如图所示为一透明玻璃半球,在其下面有一平行半球上表面水平放置的光屏。

两束关于中心轴OO'对称的激光束从半球上表面垂直射入玻璃半球,恰能从球面射出。

当光屏距半球上表面h1=40cm时,从球折射出的两束光线汇聚于光屏与OO'轴的交点,当光屏距上表面h2=70cm时,在光屏上形成半径r=40cm的圆形光斑。

求该半球形玻璃的折射率。

35.【物理——选修3-5】

(1)(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

量子理论的核心观念是“不连续”。

关于量子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首先提出“能量子”的概念,他被称为“量子之父”

B、爱因斯坦实际上是利用量子观念和能量守恒解释了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动量,也说明光是不连续的

D、玻尔的能级不连续和电子轨道不连续的观点和现代量子理论是一致的

E、海森伯的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电子的位置是不能准确测量的

(2)(9分)如图所示,两质量分别为M1=M2=1.0kg的木板和足够高的光滑凹槽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和光滑凹槽接触但不粘连,凹槽左端与木板等高。

现有一质量m=2.0kg的物块以初速度vo=5.0m/s从木板左端滑上,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1.0m/s,物块以某一速度滑上凹槽。

已知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Ⅰ.木板的长度;

Ⅱ.物块滑上凹槽的最大高度。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

C

BC

BD

BCD

ACD

22、9.72m/s29.84cm

23、

(1)匀速直线运动

(2)2.44

(3)

(4)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33.

(1)ABD

(2)解:

Ⅰ.气体加热缓慢上升过程中,处于等压过程,设上升时温度为,则

Ⅱ.上升过程中,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式中:

因此:

评分标准:

本题共9分。

正确得出①、②、④、⑤、⑦式各1分,③、⑥式各2分。

34.

(1)ADE

光路如图所示,设临界光线AE、BF入射后,

经E、F两点发生全反射,由几何关系可得:

又由折射定律得:

正确得出①、②、③、⑤式各2分,④式1分。

35.⑴ABC

(2)Ⅰ.物体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对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

联立求解可得:

Ⅱ.物体在凹槽上滑行的过程中,同理可得:

解得:

评分标准:

正确得出①、④、⑥式各1分,②、③、⑤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