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9011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美电器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图1:

家电零售企业成本价格竞争力结构分析

商品价格

商品品类

服务

商品品质

购物环境

购物便利

售商品牌

中国连锁家电零售业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3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家电年消费额约7000亿元。

考虑到购买力提高、消费升级等因素,中国家电消费市场预计仍能以每年10%以上速度增长。

现阶段,中国共有家电零售企业3万家左右。

伴随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零售商数量在减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国内一级市场,全国性家电连锁零售商已形成市场控制力,部分一级城市门店数量有过剩迹象。

在二、三级市场,则为全国连锁零售商与区域性零售共同竞争,连锁经营业务有待发展。

目前,全国性连锁企业以国美、苏宁为代表,二者合计市场份额不足10%。

区域性连锁家电零售商的代表是永乐(已被国美收购)、大中(北京)、五星(江苏)、三联(山东)。

相比欧盟、日本、美国市场四、五家连锁占据60%以上,甚至80%份额,中国家电零售业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图表2:

行业前5位发展阶段和扩展策略的比较

发展阶段

传统优势区域起步

全国扩张分散布点

形成区域集中优势

强化整体竞争优势

竞争者

大中

五星

永乐

苏宁

国美

基本状况

北京的盈利支持外部的扩张,但北京的盈利在恶化

江苏的密集深入布点维持了其区域竞争地位,开始向安徽、青岛等地扩张

通过一系列收购勉强摆脱了区域性零售商的印象,但网点过分集中导致的风险依然存在

完成全国布局和江苏的密集布点,但在主要一级城市没取得领先地位

完成全国布局,在主要城市和区域都具有领导地位,但缺乏二、三级城市经营的经验

扩张风格

冒险

稳健

激进

扩张策略

继续在京开店,以维持唯一优势区域的地位

收购和自建并重

通过收购尽快形成区域优势,再开设网点

集中布点,争夺各主要区域的市场份额

策略是通过城市密集布点巩固优势地位,阻碍竞争对手进入

2006年5月12日,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的世界第一家电零售商、美国BestBuy宣布向江苏五星电器注资1.8亿美元,从而获得后者51%的控股权。

7月25日晚19:

30分,国美电器宣布收购永乐电器,全国性家电连锁零售商之间的行业并购整合拉开序幕。

国美电器

发展历程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正式挂牌,黄光裕确定了“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1991年,国美在《北京晚报》中锋打出“买家电,到国美”的广告,每周刊登一次电器价格。

这一策略使国美在北京地区名声大振,吸引来大量顾客。

1993年,珠江市100平米的“国美电器店”已发展成为大型电器商城,其他家电商店也出具规模。

于是,黄光裕旗下所有几家店名同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初步建立其连锁经营模式。

到1995年,国美电器连锁店已发展到10家。

1996年初,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

这家位于黄金地段、装修豪华,营业面积达3000平米商城,仅开业前广告费就达100万元。

但开业后发现,王府井店高租金加大了运营成本,而紧邻夜市、交通不便又降低了运输效率。

在提前关闭王府井店后,黄光裕1998年组织编写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成为今后国美电器连锁经营的标准。

1997年7月10日,国美走出北京进入天津市场,迈出全国扩张的第一步,进入加速扩张阶段。

从那时开始,几乎每一个月就有2家国美直营店和1家加盟店在同一城市开业。

国美电器的商品种类也从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扩展到空调、小家电、通信、IT等范家电和电子产品领域。

2004年9月10日,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0493.HK)在香港上市。

黄光裕以105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首富。

目前,国美是中国最大的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

国美电器20年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

2006年11月22日,黄光裕对外宣布,完成对中国第三大家电连锁零售商永乐电器的收购。

国美以52.68亿元的代价巩固了自身中国最大家电零售商的地位。

国美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坚持零售,不过中间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黄光裕回忆说,“薄利多销是被逼出来的。

在国有单位面前,一个个体企业要想吸引来客户,一要有东西(商品),二要价格低,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国美在行业内最早实现连锁经营,最早跨地域经营,最早进入二级城市市场,最早于供应商建立“定制销售”协议。

家电销售

从一开始,国美电器就站在与中间商和国有商企业对立的角度,提出低价竞争策略。

低价意味着国美提供比其他任何百货商店价格更低的商品,就首先要保证进货便宜。

在实现规模效益之前,规模电器在采购成本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势。

其低价优势来自于充分理解市场特点,运用“勤进快销”策略的结果。

事实上,运用“勤进快销”要求规模必须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懂得第二天该进多少货?

该进什么样的货?

国美电器在进入一个新市场德时候商品价格就定得较低,将顾客吸引过来。

在传统商业流通体系未被打破的前提下,规模的经营方式使其具有竞争力。

低价策略与勤进快销的策略,保证它可以始终保持以较低价格赢得市场竞争。

每进入一个城市,国美都会把本地家电市场的价格拉低10%-15%。

黄光裕认为“只要坚持低价,销售就会好,也就不愁厂家合作”,与传统商业企业抢客户。

比如1999年7月10日,国美在天津第一家店开业。

由于国美所售商品的价格比天津市场上便宜数百元,引来津门百姓抢购。

这在当地零售业中引发了一场地震,当地十几家商场联合起来对国美进行封杀。

在国美天津两家连锁店开业前10天里,天津劝业场、百货大楼、滨江商厦等天津十大商场至少召开了三次会议。

它们成立了“商业联合体”,发布《关于统一电讯商品零售标价的联合声明》,并要求“厂家不要因一时之利,而影响我们多年培育的关系……否则,我们将联合提出抗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正是这样一份声明,反而使消费者趋之若鹜,规模日销售额升至140多万元。

一年后,规模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市场占有率保有绝对优势。

国美低价经营策略可以用亮点概括:

其一,所有商品的销售价格从一开始就是以低价开始的,经营过程中也维持相对的低价;

其二,商品价格一旦定价后,一般不再大幅降价。

在其它企业因季节、技术、滞销等原因采取降价手段前,已经将购进的商品销售完毕或基本销售完毕。

这种经营方法,是以商品的快进快出为前提的。

避免了商品积压难以销售、因技术问题最后不得不大幅降价的风险,加速了资金流动速度,使经营产品更灵活,更适应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与苏宁、永乐及五星、三联、大中等竞争对手相比,国美最早实施连锁及全国扩张经营。

在全国性家电连锁业全面竞争到来之前,在行业整体商业模式尚未建立之前,国美利用低价策略扩大了市场份额。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全面竞争所必须的规模效益,这是进一步保持低价的基础。

为了在低价基础上让顾客满意,国美于1999年在行业率先推出80公里免费送货、免抬服务、800免费咨询。

同时开通服务监督卡等投诉通道,建立顾客档案、实施电话回访、厂商联保等服务措施,最大程度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商店运营

1998年,在国美电器王府井店因运营成本过高而最终关门后,黄光裕组织编写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成为国美电器连锁经营的标准。

其中店面选址标准为:

⏹面积:

原则上营业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附属周转库房面积大于200平方米。

⏹楼层:

原则上只选首层,可以考虑首层第二层。

⏹交通:

具备不少于20个停车位,公共交通便利的商业区域为最佳。

⏹期限:

租赁期限应在5年以上,十年以下。

除了华东区域,国美的战略布局都是先于所有竞争对手。

由于在行业内最先确立选址标准,国美在扩张过程中往往可以占据较好网点位置。

一方面,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竞争对手扩张成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自身运营成本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配送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国美的物流系统可分为三部分:

采购、配送、销售。

国美采用中央采购制度,这是国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只有实行统一采购,才能真正做到统一陈列、统一配送、统一促销策划、统一核算,才能发挥连锁经营优势。

目前,国美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大连、香港等25个具备成熟物流运营经营的物流中心,标准库房总面积23.2万平方米,自由运输车辆186辆,签约运输车辆4800辆,拥有物流服务专业从业人员2000人,送货服务人员11000多人。

集中配送后,国美每年减少调货车辆购置费用360万元,减少调货车辆使用费135万元,减少人工费用290万元,减少门店库房租金1600万元。

“集中配送”模式降低了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等大件商品的配送次数,大约减少配送商品总量的60%。

相应地,也减少了装卸搬运次数和商品残次率。

与供货商关系

国美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价格屠夫”。

特别是对供货商的苛刻要求,已经影响到国美的整体形象。

不过零售企业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费用,既非中国特色,也非国美一家所为。

根据美林证券估计,2005年中国零售企业的其他收入(主要是向供货商收取的费用)占总利润比重,物美超市为64%,永乐电器为45%,联华超市为44%,国美电器为31%。

1990年,国美电器开始绕过各级代理商直接从厂家进货。

打破商品流通金字塔式供销产业链,压缩渠道以提供厂家和国美之间共同的利润空间,在当时,这样的策略有着双赢的结果,黄光裕借此开创了中国家电零售薄利多销新纪元。

1999年,国美提出与彩电厂家签订“包销协议”,要求厂家以最优惠政策和最优惠价格供货,而国美承担相当数量的销售。

2000年初,国美宣称向国内彩电厂家订购6000台彩电,现款提货,并提出了严格的型号和款式要求。

最终,订单被厦华揽入囊中,交易总额达1800万元。

“包销协议”使国美能以最低的价格进货,并按照“勤进快销,以销定进”的原则销售,使国美进入新一轮低价扩张周期——效率越大,进价越低;

进价越低,销量越大。

黄光裕指出,“规模优势通常带来成本优势。

一般终端赚消费者的钱,而超级终端赚生产厂家的钱。

终端与厂家的谈判地位和从厂家拿到的产品价格,与终端的规模密切相关。

”1999年开始,国美拓展全国连锁,打造超级终端。

国美占据了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让家电企业更加依赖于国美的零售渠道。

为了保持价格优势,国美提出“比竞争对手更节约开支”的经营理念。

黄光裕参照国外超级终端运作模式,要求厂家支付多项费用。

如开店费、周年庆、促销费、价格折扣等,这些费用大概占到产品价格的20%-35%。

在这一点上,国美与其他竞争对手并无二致。

不过,国美对供应商资金的侵占及对供应商苛刻管理政策招致许多非议。

以2005年为例,国美相对于使用他人现金60天,用以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