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检查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检查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检查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制订、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登记、报告和管理制度。
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相应培训记录及小结。
按月收集出生、死亡等人口信息(含流动人口)及辖区内外来人口疫情信息等。
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工作做法
(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
确立或制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镇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2)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收集好培训资料。
(3)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
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有阳性检测结果反馈及相应核查记录。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按要求规范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工作要求
各种登记薄登记项要齐全,项目信息填写完整。
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无涂改,完整率、准确率100%。
3、工作做法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2)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须对收到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或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告。
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报告及时率、报卡完整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进行补报。
做好相关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
100%。
(要求100%)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
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完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填写完整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制定病人医疗救治与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预案、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疗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必要时及时转诊。
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协助追踪、查找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协助对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配合上级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病例追踪、随访。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等疫点疫区的处理工作。
协助对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指导病家开展消毒措施。
参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发放等工作,并对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指导。
根据辖区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协同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艾滋病患者宣传指导服务及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积极做好全人群HIV抗体检测工作。
传染病疫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率达100%。
(1)规范散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对本辖区发现的传染病病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2)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橱窗、上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