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6755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④高余冠之岌岌(    )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加高。

长,加长。

“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泽,污浊。

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

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

复路,返回原路。

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

惩,惩罚。

3.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课堂探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

这两部作品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二、了解作者:

屈原:

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概述生平:

出身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

骚体 

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4.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屈原5.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

6.推崇“美政”:

圣君贤相7.作品: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简介“楚辞” 

三、文学特点:

1、骚体诗:

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2、《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

“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

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

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

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全诗 

372 

句,93 

节,2464 

字,课文是节选。

四、听读并诵读课文

1、放配乐朗读磁带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语气助词,犹如现之“啊”,读时应拉长语气,押韵的字要重读,

2、学生按照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3、集体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五、疏通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圆凿。

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

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2)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动,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形——动,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形——动,推重。

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

鸷鸟之不群兮名——动,合群。

谣诼谓余以善淫动——名,淫荡,纵欲之事。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

(3)特殊句式

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无标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

介词“于”。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状语后置。

介词“以”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

介词“以”。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助词“之”,还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一词多义

虽: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虽然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

修: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改

(5)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

荒唐

今义:

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古义:

改变措施

改正错误

无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出境困窘

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

随着流水而消逝

因灾害或是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1、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和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和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2、研讨课文:

⑴、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1--3):

述怀, 

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4--6):

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⑵、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二、课文赏析:

(一)赏析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提问:

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

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

3、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③“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④“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

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

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

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

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6、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

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

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