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Word格式.docx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增材制造
1.1基于增材制造的智能仿生结构设计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
探索形状记忆材料增材制造新原理和新工艺,形成与制造工艺匹配的改性技术和专用材料;
研究形状记忆材料增材制造结构的智能变形行为,揭示从成形材料组织、性能、功能到制品行为的映射规律;
发展基于形状记忆材料增材制造的智能仿生结构设计技术,在满足系统轻量化、功能融合等要求下,实现包括精确智能变形在内的功能和效能提升;
以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复杂结构及传感器或作动器等为目标开展功能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
形状记忆材料在增材制造工艺中功能参数损失不超过5%,非金属成形结构可调变形量不小于40%,金属结构可调变形量不小于8%;
系统体积降低50%以上,智能形变效能提升15%以上。
1.2大功率高精度数字式扫描电子枪系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面向金属粉末床增材制造工艺需求,提升电子枪的使用寿命,研发电子加速与束流强度的精确控制技术,提高电源的可靠性和加速电压的稳定性;
研究适于选区熔化的电子光学设计及高精度数字式扫描系统,提高束斑质量和扫描精度;
研发阵列式电子枪系统,扩大电子束精确扫描的范围;
研发电子枪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自诊断、自恢复技术,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
单电子枪功率不小于3kW,最小束斑直径200μm;
扫描范围不小于400mm⨯400mm,精度优于100μm;
电子枪系统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200小时;
在电子束增材制造装备中得到应用验证。
1.3面向增材制造的模型处理以及工艺规划软件系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适用于各种增材制造技术的普适性数字模型处理方法;
针对数字模型的高效切片算法;
增材制造典型结构件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
工艺仿真优化工具软件。
建立普适性的模型处理软件,可自动生成不少于5种工艺支撑和不少于5种点阵结构;
GB级数字模型切片时间不大于30分钟;
适用于3种以上主流增材制造工艺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增材制造模型工艺特征不少于5种,GB级数字模型自动工艺路径规划时间不大于1小时;
开发不少于三种以上主流增材制造工艺(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仿真优化工具软件。
1.4高负载旋转件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针对动力、能源等领域的叶片、叶盘、叶轮等高负载(高转速与高温)旋转件的增材制造需求,研究:
基于增材制造的旋转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旋转件增材制造工艺特性及组织和性能调控技术;
高预热温度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装备;
增材制造旋转件后续热处理、精整加工、检测与综合评价技术。
增材制造旋转件综合力学性能(包括疲劳、断裂韧性和高温蠕变性能)满足相关产品设计要求,中低温旋转件性能与锻件性能相当,高温转动件性能不低于铸件;
粉末床预热温度达到600℃以上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装备;
建立相关的结构设计、增材制造工艺、检测与评价体系及标准与规范。
1.5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增材制造新原理和新工艺,研发与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匹配的成形材料体系,实现功能化的微纳结构与宏观结构同步制造,开发微纳增材制造装备样机;
以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微纳光学,精密医疗器件等为应用对象,开展器件制造应用实验,形成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器件原型,实现具有微纳特征的三维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制造。
层厚精度优于2μm,表面粗糙度Ra优于300nm;
制造范围不小于100×
100×
50mm;
实验应用器件不少于5类;
形成材料、工艺、装备等规范或标准。
1.6可降解个性化植入物的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增材制造设备、工艺与植入物个性化设计软件;
与增材制造工艺匹配的可降解材料;
个性化可降解医学植入物设计原理、增材制造和临床试验应用研究。
设备加工尺寸不小于300⨯300⨯300mm,制作精度不低于0.05mm;
满足制造工艺的可降解材料5种以上,制作过程满足植入物安全规范,产品通过安全性评价,符合外科植入物国家/行业标准;
植入物降解后达到组织的功能再生,临床试验40例以上。
1.7多细胞精准3D打印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多细胞体系的3D打印设备和细胞存活维持系统;
细胞与基质材料一体化的生物打印墨水体系;
以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为对象的药物模型和动物试验研究。
设备加工尺寸不小于300⨯300⨯200mm,保证85%以上细胞存活不小于10天;
满足打印工艺的细胞材料(生物墨水)10种以上,材料与设备达到生物安全标准,药物和动物实验各20例以上;
建立多组织与器官的打印工艺规范,满足国家生物医学安全相关规范或标准。
1.8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医疗植入物增材制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聚醚醚酮等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医疗植入物增材制造技术;
适用医疗植入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增材制造材料体系;
增材制造聚合物医疗植入物临床试验应用。
制作精度优于0.05mm,达到医疗植入标准的聚合物材料(粉料或线材)4种以上;
制件拉伸力学性能不低于90MPa,产品通过安全性评价,符合外科植入物国家/行业标准,完成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40例以上。
1.9移动式增材修复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针对交通、动力、能源、石化等大型高价值装备的快速现场维修需求,研究:
现场增材修复与再制造工艺与装备;
针对现场增材修复与再制造的快速三维测量、数模分析、成形策略、数模分层及路径规划软件;
零件现场可修复性与再制造性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适用于现场增材制造维修的集约化材料设计;
现场热处理及后续加工策略;
修复件无损检测与服役寿命预测,以及性能评价和考核。
移动式增材修复与再制造装备功率不大于20kW,沉积效率不小于150cm3/h(以钛合金为参考),可修复零件尺寸不小于3m;
工艺装备满足陆运、海运、空运等运输条件和现场作业的环境要求,运输到工作地点后工作准备时间小于0.5h;
集约化材料修复和再制造后综合力学性能不低于原件性能的80%;
建立现场增材修复与再制造的标准与规范,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
1.10增材制造件后续电化学精整加工的整体制造策略与工艺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针对现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难以同时兼顾高效率和高精度制造的瓶颈问题,研究兼备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增材制造与电化学精整加工的整体最佳制造策略与工艺技术,建立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结构特征、材料组织、应力状态与电化学精整加工的工艺匹配关系。
最终制造件单方向尺寸不小于500mm,尺寸精度优于±
0.05mm,表面粗糙度优于Ra1.6μm;
同等加工精度条件下整体制造效率较采用铣削方法精整加工提高3倍以上(以镍基高温合金为参考);
具备成形加工空间曲面、凸台、孔等复杂结构的能力;
建立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实现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典型产品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
1.11在传统制造结构件上增材制造精细结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针对现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难以兼顾高效率和低成本制造的瓶颈问题,研究:
在锻件上增材制造局部精细结构;
在机械加工件上增材制造局部精细结构;
在铸件上增材制造局部精细结构。
可在包括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和钢类合金的传统制造结构件上增材制造精细结构;
复合制造的整体结构件不低于原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较传统制造方法效率提升一倍,成本降低30%以上;
建立相关的工艺数据库和标准与规范。
1.12金属增材制造的高频超声检测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不同时、空调制下,超声激励方法在金属增材制件中激发超声的作用机理和规律;
增材制造的材料组织、冶金缺陷、应力状态与高频超声的相互作用规律、数据分析与特征提取方法;
高抗干扰性的在线及离线的非接触式高频超声测量方法与装备技术。
研制出可对增材制造过程实时在线检测及对增材制造完成后的结构件进行检测的非接触式高频超声检测装备和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钛合金、合金钢、铝合金、高温合金等材料增材制造件的在线及离线无损检测;
检测盲区≤0.1mm,可检测缺陷的分辨率优于0.1mm,扫描速度≥5mm/s,可检测晶粒度≤50μm;
建立金属増材制造构件高频超声检测的规范和标准。
1.13基于Web环境的消费级3D打印在线处理服务技术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针对消费级3D打印应用的并发性高、价格敏感性高、个性化要求高以及用户专业化程度低的特点,研究:
基于Web的轻量化在线建模技术;
超大规模三维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个人消费级的3D打印物体精准彩色上色技术。
建模软件可在iOS、安卓、Windows等用户终端上运行,支持1000人并发;
支持总量10亿级面片的超大规模三维模型的并行生成、切片;
三维物体上色表面误差≤2mm;
实现项目研发技术在创新创意产业的应用示范,软件销售2000套以上。
1.14高强铝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在大型客机制造中的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针对国产大型客机高强铝合金结构件,研究:
基于增材制造工艺的大型客机结构件优化设计方法;
批量化增材制造的工艺稳定性和性能评价;
基于增材制造工艺的专用高强铝合金设计许用值;
民机适航条款符合性验证方法以及可靠性评价方法;
基于增材制造的大型客机“材料-设计-工艺-检测-评价”全流程技术体系。
建立满足适航审定要求的整套制造工艺、材料及评价体系文件;
在保持同等刚度并满足相关服役要求的基础上相对传统制造方案实现减重10%,制造周期缩短20%;
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批量生产典型铝合金零件并装机应用,零件的主要性能离散度小于5%;
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增材制造装备与技术成果。
1.15增材制造支撑动力装备设计、制造和维修全流程优化的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针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动力装备,研究基于增材制造的创新设计、快速研发、高性能制造和快速维修全流程优化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包括:
面向系统级、性能优先的功能集成化设计;
新产品研发的快速迭代技术;
高性能、高效率和经济可行的增材制造技术;
高性能快速外场维修技术。
建立动力装备系统级架构到典型功能部件的基于增材制造的创新设计方法、标准规范、制造工艺数据库及评价体系,形成轻重量、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集约化、外场快速维修等先进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征;
系统级架构组成结构件数量减少30%以上,减重30%以上,效能提升20%以上,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
1.16增材制造技术在船舶和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针对船舶和机械制造领域的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或其它量大面广、经济效益显著的应用需求,进行高效率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