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基础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明挖基础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基础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挖基础嵌入完整基岩W2内不小于1.0m。
在明挖基础基坑开挖后,若发现设计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研究处理。
明挖基础基坑开挖岩石施工时,应采用小药量爆破开挖,保证不破坏基岩完整性。
施工时严格按照已制订的专项技术方案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4工艺流程
明挖基础旌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筑岛围堰(水中)
定位放线
开挖清底
基底检查
支立模板
监理工程师验收
灌注混凝土
养生回填
5施工要求
5.1基坑开挖
5.1.1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2)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5.1.2基坑采用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5.1.3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5.1选定。
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
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表5.1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
无载重
有静载
有动载
砂类土
1.1
l:
1.25
1:
1.5
碎石类土
0.75
1
黏性土、粉土
0.33
0.5
极软岩、软岩
0.25
0.67
较软岩
0.1
极硬岩、硬岩
注:
开挖时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
5.1.4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l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5.1.5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5.1.6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直小于80cm。
5.1.7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5.1.8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5.2基坑护壁
5.2.1下列基坑开挖后要采用护壁加固:
(1)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
(2)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3)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5.2.2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米,边挖边支。
5.2.3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5.3基坑围堰
5.3.1围堰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堰顶面宜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5m;
(2)对河流断面被围堰压缩而引起的冲刷,应有防护措施;
(3)围堰应尽量做到防水严密,减少渗漏;
(4)堰内面积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5)围堰应满足强度、稳定性的要求。
5.3.2本桥采用土袋围堰,土袋围堰适用于水深不大于3m,流速不大于1.5m/s,河床为渗水性较小。
堰顶宽度可为l~2m,外侧边坡为l:
0.5~1:
l,内侧为1:
0.2~1:
0.5。
土袋围堰应用黏土填.袋内装入松散黏性土后,袋口应缝合,装填量约为袋容量的60%。
在流速较大处,外侧土袋内可装粗砂或小卵石。
堆码时土袋应平放,其上下层和左右层应互相错缝。
5.3.2土袋围堰填筑前,应清理堰底的树根、草皮、石块等杂物。
当有冰块时,必须彻底清除。
填筑时,均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堰底内侧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应小于1m。
5.4基坑排水
5.4.1明挖基坑,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5.4.2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
当用汇水井排水时,应采取防止带走泥砂的措施。
5.4.3水下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5.4.4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5.5模板施工
5.5.1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用钢管支架进行加固。
必须确保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项荷载。
5.5.2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带贴密实,不得产生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光滑,并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上的重要拉杆采用螺纹钢杆并配以垫圈,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杆可采用端部可拆卸的钢丝杆。
5.5.3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垫层施工一定要找平。
(2)为防止模板缝漏浆,在模板底角用水泥砂浆封堵,严禁在没有对拉螺栓的部位用带眼的模板
(3)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抛光,抛光后清理干净,用手摸无黑迹。
(4)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空压机吹干净模板内尘土。
(5)支立模板的精度要严格控制和检查,确保基础的外形尺寸。
5.6混凝土浇筑
5.6.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
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1)明确结构分层分块的浇筑顺序。
(2)根据基础尺寸大小确定降温防裂措施。
(3)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预埋件的紧固程度等,并由专业工程师会同监理进行检查。
(4)确保接地钢筋准确预埋,并有效焊接。
5.6.2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而且每次灌注必须按规范留足强度试件。
(2)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灌注,一次成型,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以防出现施工冷缝,其分层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
(3)浇筑过程应连续进行,当不连续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做好记录。
(4)浇筑混凝土时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离析。
5.6.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
立模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在浇筑过程中,每30cm一层,逐层浇筑一次性完成承台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和混凝土灌车输送,吊斗直接入模的浇筑方式,陆地承台混凝土浇筑第一层采用从中间到四周浇筑的顺序,第二层往上采用从四周向中间的浇筑顺序。
在每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混凝土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振动棒应避免碰撞模板。
为防止混凝土在水化、凝结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致使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收浆,立即进行养护。
(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方式宜插入式振捣器垂直振捣,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1。
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lOO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脱落、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防止过振漏振。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泌水,应及时排除。
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休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5.7混凝土的养护
5.7.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l2h内必须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养护时间。
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
5.7.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5.7.3混凝土养护用水要求应和拌合水一致。
5.7.4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5.7.5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地表流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知道混凝土达到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并不得小于7d。
5.7.6自然养护时: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相关规定。
(2)当环境低于5℃时禁止洒水。
(3)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搭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5.8拆模及基坑回填
5.8.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才可以拆除模板。
5.8.2拆模的顺序按立模顺序逆向而行,拆模时注意不得撬损承台棱角。
5.8.3相邻基础旋工完毕,必须及时用钢尺丈量跨度并做好记录;
将墩十字线用墨汁定与基础顶面上,并在据基础边缘0.3m处用红油漆固定四个方向点。
5.8.4拆模后及时回填基坑,并将余土推平,做好现场文明施工。
6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制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珲配詈。
每个架子队人员配备表
架子队队长
1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质检员
试验员
2人
材料员
领工员
工班长
电工、木工、机械工、零工
40人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挖掘机
1台
装载机
汽车
2台
抽水泵
3台
电夯
空压机
其他小机具
若干台套
7安全及环保要求
7.1安全要求
7.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基坑周围设置荧光警示条。
7.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7.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施工前安全教育制度。
7.1.4施工中保证机械作业的施作空间,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7.1.5基坑尺寸应能满足基础安全施工和排水要求,基坑顶面有良好的运输通道。
7.1.6施工中遇有危险物、不明物和文物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报告上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