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555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Word格式.docx

7•肾病综合征(NS):

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变所引起,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诊断标准是:

a.尿蛋白大于3.5g/d;

b.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c.水肿;

d.血脂升高,血尿。

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9.心力衰竭:

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10.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发生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思考题

1.呼吸衰竭有几种类型

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a.I型呼衰,即缺氧性呼衰,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

60mmHg,PaC02降低或正常。

(缺氧无C02潴留)

b.H型呼衰,即高碳酸性呼衰,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

60mmHg同时伴有PaC02>

50mmHg。

(缺氧有C02潴留)女口COPD

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衰;

慢性呼衰

按发病机制分类:

通气性呼衰和换气性呼衰;

或泵衰竭和肺衰竭

按病变部位:

中枢性外周性

2.诊断早期肺心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慢性胸肺疾患或/和具有明显肺气肿征,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2.气急、发绀能除外其它心脏病所致者。

3.剑突下明显增强的收缩期搏动或三尖瓣区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

4.肝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性或踝以上水肿伴颈静脉怒张。

5.静脉压增高。

3.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I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限制,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U级: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和爬山,均引起心绞痛。

川级: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W级:

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4.急性心肌梗死有几种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室壁膨胀瘤:

为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梗塞部位的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

体检可见

右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较广泛,可有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

X线检查可见

心缘有局部膨出

栓塞:

如栓子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可产生肺动脉栓塞。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于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

表现为心包炎、胸

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

其他:

肩壁强直等。

5.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收缩压>

140mmH^(或)舒张压为OmmHg。

分1,2,3级。

(P247)(收缩压舒张压)

轻度(1级)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中度(2级)160〜179100〜109;

重度(3级)>

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

6.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肾性高血压:

(1)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导致高血压。

(2)肾动脉狭窄:

突然发生明显的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降压药物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

妊娠毒血症;

血管病变: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颅脑疾病:

颅内肿瘤、脑炎、颅脑创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

7.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并发症

定义: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

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发病机制:

胃酸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保护作用破坏。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

胃肠肽的作用

药物因素:

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等

环境因素:

吸烟,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

诊断方法: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

确诊有赖胃镜检查,X线钡餐。

并发症:

一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二穿孔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

发生穿孔后胃肠的内容物漏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

三幽门梗阻

四癌变

8.如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P389)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药物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粘膜药物两大类,主要有:

氢氧化铝、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硫糖铝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以PPI或/和胶体铋为基础加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三联治疗方案。

9.

怎样鉴别良、恶性溃疡(掌握)、肿瘤(了解)

周围粘膜柔软、龛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肿引起的密度较低透明带,有Hampton线

粘膜变厚而不规则、僵硬、皱壁中断,边缘毛糙、龛影无透亮区,无Hampton线。

胃壁蠕动正常减弱或消失

10.门脉高压症有何特征

脾大:

脾因长期淤血而大

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200mmH20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三个重要侧支开放:

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曲张。

③痔静脉曲张。

腹水:

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11.肝硬化的病因、侧支循环及合并症

病因:

很多,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酒精中毒;

胆汁淤积;

代谢障碍;

营养障碍;

侧支循环:

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200mmH20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临床有三支重要侧支开放:

合并症:

①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多是由于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可因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性胃炎等引起,常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3感染:

常见的是原发性腹膜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与腹壁压痛和反跳痛

4原发性肝癌:

进行性肝肿大,肝区痛甲胎蛋白(AFP)持续性或进行性增高,

5肝肾综合征:

其特点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

6肝肺综合征:

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症。

7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2.胰腺炎的病理分型及治疗原则

病理分型: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一般分两型:

急性水肿型,大体见胰腺肿大、水肿、分叶模糊,质脆,病变累计部分或整个胰腺,胰腺周围有少量脂肪坏死;

急性坏死型,大体表现为红褐色或灰褐色,有新鲜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

较大范围脂肪坏死灶,散落在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称钙皂斑。

治疗原则:

轻症急性胰腺炎:

①禁食。

②胃肠减压。

③静脉输液。

④止痛治疗。

⑤抗生素。

⑥抑酸治疗。

重症:

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营养支持;

减少胰液分泌;

抑制胰酶活性);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外科治疗(腹腔灌洗;

手术)

13.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哪些适应症?

①T1DM。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③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

④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T2DM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压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14.甲亢的病因、诊断及所需哪些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诊断:

①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②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③血清FT4增高、TSH减低。

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二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三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四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六碘131摄取率等典型表现:

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及眼症

15.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修改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一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或

二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三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分类: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6.蛋白尿发生机制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

200mg/g。

产生原因很多,一般分四类:

①功能性蛋白尿,一种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而发生的蛋白尿。

②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异常,少数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的改变引起。

③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

④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

17.如何诊断尿路感染

凡有真性细菌尿者均为尿感。

真性细菌尿指:

①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