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95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径斜(xié xiá)

•√

挑促织(tiǎo tiāo)

å

橙黄橘绿(chén chéng)

•√

二、读拼音,写词语。

hánfēngzèngsòngjúhuā

寒风赠送菊花

shíjìngjūnzǐshuāngyè石径君子霜叶

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因为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2.荷尽已无擎雨盖( 举 , 向 上 托  )•

还,尚且3.菊残犹有傲霜枝(       )

写下4.夜书所见(       )

5.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 长 的 物 件 逗 引 )•

枫林霜叶红——《山行》

一、寒山蕴含生气

1.比较用字,判断正误。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深处有人家

••

(1)“生”表现出白云的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

(  )

(2)“深”表现出“石径”及“人家”的深远。

( √ )

(3)诗句中只能用“生”,如果用“深”就与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不

相符。

( × )

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

(1)这两句写了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  )

(2)“寒”字点明了深秋时节,突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

×凉。

(  )

(3)“石径”是山里人家的通道,“人家”可以让人联

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  )

二、霜叶胜于红花

1.理解词语,选择。

A

(1)一个“晚”字说明诗人的山行是(  )

A.从白天边走边赏景,直到傍晚。

B.从傍晚才开始的。

B

(2)“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

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2.理解后两句,判断。

(1)因为傍晚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

√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  )

(2)“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只是比较两者颜色的深与

×浅,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无关。

(  )

(3)“霜叶”与“二月花”相比,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耐寒,经得起风霜的考验。

(  )

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赏秋天:

最美季节

1.荷与菊:

体会一“尽”一“残”,一“无”一“有”的对

B比,作选择。

(  )

A.说明自然的规律,花开花会落,生物都有生长的周期。

B.荷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那傲霜挺拔的花

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C.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夏天和秋天各有特点。

2.秋天的橙黄橘绿:

判断。

(1)“橙黄橘绿”说明了秋天的色彩丰富。

(  )

(2)“橙黄橘绿”主要说明作者对这两样水果的喜爱。

×(  )

四、赠友人:

相互勉励

C1.深入理解“橙黄橘绿时”的含义(  )

A.只是指时节,秋末冬初。

B.用来说明人生到了谢幕的时节了,要看透一切,

放下一切。

C.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

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

√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

(3)诗人将对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

√在对深秋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  )

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

五、景与情相融

判断。

√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  )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  )

3.“萧萧梧叶”与题目中的“所见”是不相符的,因为萧萧

×的声音只能听而不可“见”。

(  )

六、悲与乐相衬

1.选择。

A.所见    B.所想

B

(1)知有儿童挑促织(  )

A

(2)夜深篱落一灯明(  )

2.理解,判断。

(1)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

×样。

(  )

(2)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

√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  )

一、延伸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理解词语,选择。

A

(1)“九月九日”是指(  )。

A.重阳节B.佳节

A

(2)“登高”是指(  )。

A.家乡的节日风俗B.与兄弟之间的登山比赛

B(3)“忆”是指(  )。

A.回忆B.思念

2.为什么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就会“倍思亲”?

____这__是__因__为__佳__节__正__是__亲__人__团__聚__的__时__候__,__而__王__维_身____

_在__异__乡__,__想__到__自__己__不_能__回__到__亲__人__的__身__边__,__因__而__会__感___

_觉__到__“__每__逢__佳__节__倍__思__亲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的地方过重阳节的时候有什么风俗习惯?

出两个。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二、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

情景。

略。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粘在水泥道上(zhān nián)

2.铺满金色巴掌(pū pù)

å

3.脚印(yìn yìng)

•√4.凌乱(lín líng)

å

5.增添(zēn zēng)

å

二、读拼音,写词语。

jǐnzhāngchídàoshuǐní

紧张迟到水泥

guīzépáilièpíngzhǎn规则排列平展

三、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晴朗1.啊!

多么明朗(    )的天空。

••

规整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    ),甚至有些凌乱(  

••••杂乱

 )。

四、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

_要__不__是__怕__赶__不__上__晚__饭__,__我__会__多__玩__一__会__儿__的__。

_______

2.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

_啊__!

__多__么__迷__人__的__景__色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总体取景:

去上学

1.读课文1~5自然段,从取景的角度填写画面的构成。

上学

(1)时间:

背着书包去________时。

秋风秋雨放晴

(2)天气:

一夜_______,一夜_______,天开始_______了。

水泥道(3)画面主体:

院墙外的_____________。

2.体会构图,填写词语。

湿漉漉亮晶晶____________的水泥道上,________的水洼映

小小着一角________的蓝天,两旁有梧桐树,树上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叶子落在水泥道上,

上面是__明__朗____的天空。

二、三个特写:

走水泥道

1.读课文6~9自然段,把握内容。

水泥道落叶

(1)第6、7、8自然段细致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路上的“我”和_________________。

“我”被这样的景色迷住了第9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泥道:

根据理解填写。

(1)这里把水泥道比作__地__毯____。

有金黄金黄的落叶映着蓝天

(2)地毯是彩色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亮晶晶的水洼地毯闪闪发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叶:

摘录词语。

金色的

(1)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姿态:

___熨__帖__、__平__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列:

__不__规__则__,__有__些__凌__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色的小巴掌(4)感受:

作者把落叶比作__________________,使人

美感受到水泥道的____________。

4.上学的“我”

棕红色的小鸟

(1)填句:

这多像两只_________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

蹦跳歌唱快地________着、________着……

(2)理解,判断。

①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

(  )

×

√②这句话表现了行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的快乐心情。

(  )

×③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  )

④写水泥道和落叶的语句写出了静态的画面,这句话写出了动态的

√画面。

(  )

三、画面感受:

景色真美

1.补充句子: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第 一 回)觉得,( 

 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2.理解,判断。

(1)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对所看到的景色的赞美。

(  )

(2)“第一回”说明这个水泥道是新修的,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  )

(3)水泥道因秋风秋雨后的落叶而美,所以作者所赞美的其实是秋天。

√(  )

延伸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

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

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

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

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

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空。

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游

着。

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

“嘎!

嘎!

”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

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

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________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着收割的稻田,好似__________。

一阵微风吹过,

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们的欢

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也升起

了缕缕的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

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B

(1)白鹅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  )

A

(2)今天,我又惹妈妈生气了。

(  )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生命力,活力。

2.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C B A

天空小塘3.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苇丛____________、____白__鹅______。

4.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图画,第三至六自然段各是一幅图

画,请连一连。

第三自然段      牧童晚归图

第四自然段稻田欢歌图

第五自然段枫林红叶图

第六自然段      池塘秋色图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ān shàn

shàn1.黄黄的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