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182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问题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留守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适用技术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表现出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年龄偏大、数量太少、素质过低的问题,现探其原因,并谈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我县与全国一样,人们形象地把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人口称为“3860”部队,这与国家提出发展社会主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明显不相适应,尤其是农村农业适用技术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宏伟蓝图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呈现出“一老一少”。

“一老一少”即:

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年龄偏大,人员数量太少。

我县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及年龄经历了1960—1976年,1980—1992年,1994—2002年,2003—2010年四个阶段的变化。

1960——1976年在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体制下,农业科技发展速度很慢,农业科技人才多为经验型的公社社员;

1980—1998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打响了第一炮,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粮食生产成为全县人民和农民群众的头等大事,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培养和扶持了一批以韩彦君、韩世荣、史璞、郑风德等为代表的农民科技人才,尤其是韩彦君的熊选1号小麦在全县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年龄多在65岁以上,已告别了农村的田间地头;

1992—2002年,我县农业经济结构由单一粮食生产型向苹果、黄花、瓜菜等特色农业方向迈进,扶持培养了王存孝、李岁月、李宗广、王宏涛为代表的一批农民科技人才,这些农民科技人才为我县苹果、瓜菜、养殖等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这些人的年龄已年近50岁;

2005—2010年,由于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为了顺应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扶持和培养了以岳祥龙、张庆安、何治涛、杨顺发为代表的协会、专业合作社型的农民农业科技人才,这些集经营、经纪、农业技术服务一体的农民科技人才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领军作用,这些人年龄多在50左右,且队伍人员数量较少。

据统计资料:

我县农村科技机构有97个,农民科技服务组织42个,农业科技人员3209名,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3%,占农村劳动力的2.6%,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农村农业科技人员的89%,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占10%,呈现出“一老一少”的特点。

(二)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呈现出“一低一差”。

“一低一差”即:

农民农业科技人员文化程度低,科技整体素质差。

我县农村农业科技人才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差。

据调查:

我县农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中文化程度仅占总人数的1.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8%,小学文化程度占46%,接受系统培训、正规培训的人很少,多以短时、临时培训为主,且以接受单项技术和零碎的科谱知识培训为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疑难杂症”能力差,尤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查,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无技术应对能力,遇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常束手无策。

与工程建筑、机械修理、商业贸易、服务等领域的农民技术人才相比呈现出“一低一差”的特点。

诸如一些从事工程建筑、工商贸易、城市服务中的农民技术人才已成长为实业家和农民企业家,而在农村从事农业技术的农民却难以把农业科技事业做大、做强。

(三)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出“一缺一乏”。

“一缺以乏”既:

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社会服务职能缺位,后继乏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出现的农民科技人才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农民农业科技人才社会服务功能缺位,即“一缺”,一些协会、专业合作社型的农民科技人才发挥不了应有的技术服务作用,一些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对农村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作用甚微。

同时,随着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弃农从商、弃农从工、弃农入城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令人堪忧,即“一乏”。

据统计我县现有劳力12.75万,输出3.21万,其中35—25岁的占40%,26-16岁占35%,35-45岁占15%,46岁以上占10%;

与农村留守的农业科技人才年龄相比较,留守的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年龄明显偏大,80后的新生代农民数量大幅减少,部分村组出现80后农民空白的现象,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将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技人才严重断层。

二、我县农村农业科技人才“老少低差缺乏”的原因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既有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又有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生产现金收入低下、农村人口外流的原因,但探其我们工作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农业科技人才扶持培养工作力度小,无政策支撑。

在我县,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硬”条件和政策等因素不利于农民农业科技人才的出现和成长,尤其是受自然、政策、市场三大因素限制的农业产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对乡村农业科技人才的扶持和培养投入资金极少,没有把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纳入政府工作的对象,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一些涉及农村科技培训的科技、就业、农牧、林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资金分散,没有规范和长效培训政策去支撑农民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乡镇级人民政府,村委会把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没有纳入议事日程,涉及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人才扶持培养的工作在政府工作中成了可有可无的事。

一些特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基地的农民群众很少参加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农村农资经营机构的人员长期得不到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培训,不懂、不学、不会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农资产品,得不到科学的指导服务,技术错误和失误时有发生,缺乏政策支撑。

(二)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经济收入较低,无利益驱动。

农村农业科技人才与普通的农民劳动者在一些人眼中的劳动贡献界线不清,一些农民科技示范户、技术能手其传帮带作用没有形成利益驱动的机制,技术服务工作无利益回报,在农民科技示范中不同程度存在封闭和保守的现象。

一些涉及农业技术服务的产业协会、合作社、示范园中,其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经济收入较低,致使绝大多乡村科技服务组织真正从事农业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少,而从事经营、经纪工作的人较多,没有形成农业科技有偿服务机制,一些果树修剪、病虫防治、嫁接育苗等有偿服务专业队没有形成,与工程建筑、民俗文化、卫生服务、美容理发等行业相比,无利益驱动机制,致使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一些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难以稳定,无组织管理机构,处散乱状态,影响了农村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壮大。

(三)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社会地位低,无社会支持力量。

农民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生产田间第一线涌现出和上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养和扶持出的一批技术能手、产业领头人。

由于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与工程建筑、交通运输、烹饪、商业、卫生、工业等行业中涌现出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相比,社会地位低,社会交际范围狭窄。

同时,随着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从事农业技术的一些科技示范户成员,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其社会影响力较小,而从事其它行业的农民技术人才,由于经济收益较高,受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

而农民农业科技人仍然脱离不了农村大环境、农业大田野。

“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条件依然没有形成,一些有雄厚资金的社会“名流”、企业家在教育、慈善、救济等事业中支持的较多,而在农民农业科技人才扶持、基层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却很少得到这些社会精英的支持。

一些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只把赚钱的对象放在了农业和农民身上,但对农业科技事业的长效发展却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农业科技人才扶持支持处于空白。

三、解决我县农村农业科技人才“老少低差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建设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优质足量的供给,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于人才。

针对我县农村农业科技“老少低差缺乏”的现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以优惠政策保障和扶持农村后备农业科技人才力量。

制定一系列扶持和培养35—25岁之间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对一些能长年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农民,从土地流转、资金投放、农资补贴、技术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发现和扶持一批愿在农村从事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科技示范户,尤其是在我县苹果、瓜菜、草畜、黄花菜、药材等一些特色农业产业领域里扶持一批青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户,把科技示范基地当作扶持和煅炼人才的基地去抓,建立扶持和培养稳固的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切实解决农村农业科技人才断层的问题。

(二)以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素质。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依然是培养农村农民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措施,创新培训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和快出人才的重要途径。

整合县内涉及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的相关资源和资金,充分利用近几年农村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闲置的校舍,创办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学校。

在全县分山、川、塬不同特色农业布局内,按照“有校舍、有设备、有领导机构、有师资队伍、有稳定的学员、有培训制度、有专项资金、有培训验收标准”即“九有”要求,建立5—10个区域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学校。

依据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组建一支涉及粮油、果树、瓜菜、草畜等高素质的农民培训讲师团,配套一些必备的现代化培训设备,加大培训投资,建立健全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制度,就地建立农民培训实习和操作示范基地,变临时培训为长效培训,变单一性的培训为系统性培训,真正做到室内讲授和实地操作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三)以组建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壮大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农村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矛盾。

在20—30年内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其土地流转步伐难以加快,加上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人多以老弱妇孺为主,青壮年大量外流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接受新技术、认识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难度不断加大,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办好的事越来越多。

组建农业技术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培养、锻炼一批农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开展技术社会化服务。

组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蔬菜育苗专业化农户、果树修剪专业化队、土壤耕作专业化队、起垄覆膜专业化队、收获贮运专业化队、设施搭建专业队,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队组建注册、建档和投资管理,培养一批能胜任专业化技术服务的农民科技人才。

制定一套评审农民农业技术职称办法,评定好其职称,认证好其资格,把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纳入政府工作的范围之内,采取专业化技术有偿服务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部分无劳力、无科技明白人的家庭困难。

这样既提高了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又壮大了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又解决了农民科技人才队伍“老少低差缺乏”的问题。

(四)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巩固农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加大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尊重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了解、认识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在“农村的事真难办,农民的事真难缠”的困境中做出的成绩,不断提高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地位和社会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