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004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档格式.doc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但是,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效益依然不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挥国有农场引领示范作用,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耕地灌溉率达到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到2020年,东北地区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

重点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发展优质粳稻,并在其他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发展水稻种植。

建设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着力提高单产。

加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蛋白或油脂含量,实行分种分收分储,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加快发展果蔬、花生、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四)积极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业。

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养殖加工一体化水平,严格质量管理,建设肉蛋奶和绒毛生产基地。

采取投资补助或以奖代补形式,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用水用电执行农业水电价格。

支持适应东北地区气候环境的良种驯养及繁育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创建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支持辽宁省发展海洋牧场。

加强东北地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健康养殖。

  (五)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方向,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加强东北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大幅调减森林采伐量。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

依托林区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绿色食品、林木精深加工、林业生物质能源和商贸物流等接续替代产业。

加快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森林资源管理和森工企业生产经营分开。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总结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促进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工农业优势,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实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

重点支持粮食、肉类、牛奶、水产品生产大县(市、区、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要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建设

  (七)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加强东北地区中西部水源工程和东部灌区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加快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中小河流和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保障能力。

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建设人工增雨基地。

  (八)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采取经济、科技、行政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完善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装备,发展旱田灌溉。

加强农业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鼓励组建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推进用水计量收费。

在部分有条件的灌区,开展用水累进收费制试点。

  (九)提高耕地质量。

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产粮大县(市、区、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发展银行要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予以支持。

推进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辽河平原中北部棕壤区渍涝盐碱土地和辽西北干旱丘陵中低产田改造治理。

按照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分担的原则,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定期深松作业补贴长效机制,开展耕地轮作试点,研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激光平地、联合耕整地技术。

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入户率和到田率。

高度重视土地有机质的补充积累,鼓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玉米收获、水稻插秧、深松作业等薄弱环节,积极推广大马力、高性能、节能环保和复式作业机械,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多领域机械化。

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培育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

支持开展大型农机租赁业务。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用航空。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十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重点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储粮、粮食收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统筹协调国家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基础较好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东北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生猪、奶牛和肉牛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实验站。

围绕东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供给能力。

  (十二)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引导各级农业教育、科研、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等服务项目。

培养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发挥其对周边农民的技术传帮带作用,地方人民政府要对业绩突出的示范户给予补助和奖励。

  (十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和智能粮库,积极推进种养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和粮食流通信息化。

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农户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人民政府要搭建好本级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实行信息采集、会商、分析预测和对外发布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

  (十四)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教育、科普、农技设施的作用,以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从事种养业的骨干农民和村干部为重点,推进农民培训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支持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五、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十五)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十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认真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股龙头企业和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十七)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上下游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

  六、完善现代农业市场流通体系

  (十八)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要科学规划,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全面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销采购基地。

完善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购销服务网络。

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十九)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推进储粮多元化。

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仓储设施建设和承储国家政策性粮食。

支持粮食企业扩大仓储能力,增加烘干设施,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继续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尽早在东北地区农户普及科学储粮。

发展适合大农户的粮食仓储物流模式和技术,积极支持“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发展。

  (二十)增强农产品运输能力。

加快东北东部铁路建设和西部铁路通道扩能改造,在粮食产量、调出量大的县(市)新建、整合一批大型粮食收储点和战略装车点,配置散粮汽车、吸粮机等设备,推进散粮“入关”铁路直达。

提高散粮铁水联运比例,加快东南沿海地区港口专业化散粮装卸设施、配套粮食储备库建设。

推进干线公路升级和农村公路交通网建设,提高公路运输能力。

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探索通过境外港口开展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调运大宗农产品。

  七、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十一)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若干个循环农业示范点,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木加工剩余物等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支持发展米糠油、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和固体成型燃料等新产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种养业一体化。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二十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保护东北地区黑土资源,以有机培肥为基础,定向培育退化黑土和薄层黑土。

开展退化草原治理,通过禁牧、休牧、轮牧及生态移民等措施,增强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

开展松花江、黑龙江、图们江等重要水域增殖放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