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93433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织小能手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本主题安排了“调查活动”“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等五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编织的有关知识,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并让学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意组合设计,启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织小能手》是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四个主题。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调查活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等5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编织的工具和材料,熟悉其工艺过程及制作要求,掌握中国结的编制方法,体会中国结所凝结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品味传统艺术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实践与体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编织的过程中富于变化的特点,体会“编”“抽”“修”等制作技巧的重要作用,对编织工具需要熟练使用,在熟练的基础上有创意性的设计、制作。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编织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我国的民间工艺、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我国文化,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继而萌生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识过并使用过很多的编织品,甚至有部分同学体验过编织过程,并对简单的编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学课中也已经涉及到编织的知识和技法,因此多数学生对编织有感性认识的基础,缺少的是对编织技法的系统学习,多数同学对编织的方法技巧还比较陌生,在编织实践体验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时开展活动,具有及时性、即时性、时效性,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容易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编织艺术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编织的种类及编织工具和材料,熟悉其工艺过程及制作要求,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活中形成合作、交流、分享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开展关于编织问题的探究活动,在编织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分享激发学生对编织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欲望,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我国的民间工艺、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我国文化,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继而萌生民族自豪感。

四、本主题重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编织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熟悉其工艺过程及制作要求,掌握编织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

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组合设计。

五、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情境教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活动和探究的欲望。

学法建议: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验实践相结合,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体会动手创作的快乐。

六、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准备:

红色结绳、中国结、用于固定的模板、剪刀、毛线、棒针、钩针、彩色大头钉、打火机、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编织的知识、毛线、钩针、棒针、麦秸秆、彩纸带剪刀、彩色大头钉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操作台作环形分组布置。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设计,主动参与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1.关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及时归纳与总结。

2.坚持多元性、激励性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间、同伴间、家长与学生间的多元性评价。

八、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

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编织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编织研究主题、完成编织研究活动方案、初步体验编织过程;

第三课时编织成果展示。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编织小能手

调查搜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出示图片:

平安结毛衣围脖手套编织的坐垫编织的艺术品

师:

谈谈自己生活中见过或编织过的编制品。

生:

冬天戴的毛线帽子

我妈妈身上戴的挂件

我家使用的竹篮子、小竹筐。

我们班的同学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通过对图片的观赏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大家有什么感想?

这些物品都是通过编而成的。

我们的生活中因有编织品而变的更加舒适和美好。

生活因人们的智慧和劳动变得美好。

劳动人们的心灵手巧,创意是宝贵的。

大家愿做位心灵手巧有创意的人吗?

生(齐答):

很愿意。

教师指导语:

编织品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制艺术,它在长期的积累演变中已经成为一种用于传递文化、寄托感情,服务人们生活、装饰点缀人们的环境的艺术品。

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创设出各种各样的编织品点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舒适和富有情趣。

大家想不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心灵手巧的编织小能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编织的世界吧!

大家可以先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广泛的调查活动,去了解自己最想编织的编织品的相关信息,并把你调查的收获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实践调查活动

“编织”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

调查途径:

调查内容:

调查经过:

调查地点:

主要的编织方法:

关键的编织技巧:

编织的程序:

被调查人的意见:

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广泛的有目的性的去了解编织的材料,学习编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活动(15分钟)

同学们,箫伯纳说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以上的思想。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要善于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相信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我的收获是:

我想分享的是:

小组交流并对调查信息归纳分类。

适时评价与指导(学会倾听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

方法引导:

资料的搜集途径多种多样,有时,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渠道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也许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对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通过访问专业人士、家长、老师等确定资料的筛选来保留有价值的资料。

(2)在众多的资料中,如果大多数都主张某一观点和看法,那么这样的资料准确性和可信度就比较高。

(3)把内容各异的资料分别整理,通过具体实践或者众人讨论来加以验证和辨别,从而确认观点。

(小组分享整理后的信息,如有雷同不再重复,只作补充。

四、合作学习活动(15分钟)

在调查活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你对编织的发展历史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你学会了那些编织方法?

分享自己在调查和交流活动中了解的编织历史和编织方法

师(课件出示):

编织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编织技艺非常古老,几乎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她来自于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劳动实践。

中国古代的伏羲氏从蜘蛛结网中受到启示,学会结网捕鱼;

巢氏受鸟巢的启发,用树枝草藤缠结筑屋,让人类从此结束了穴居历史。

殷商到战国时期,植物编织工艺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竹编工艺在战国时期达到相当水平。

汉唐时期,植物编织品新工艺、新材料涌现,出现了区域性的著名产地,如:

草席产地、藤器产地、柳箱产地、麦秆扇产地等。

南北宋时期,政府成立了编织生产管理部门——藤作、竹作等。

明清时期,许多官绅创办各种工艺厂、工艺局、工艺传习所、劝工所等,传授各种编织工艺,使编织技艺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光绪至宣统年间,全国这类部门、工厂就有114处之多。

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的草柳制品公司,产品畅销全国。

然而更多的是散布民间的家庭和个人编织作坊。

“男耕女织”是最普遍的生产方式。

中国苏州的织席、苏北地区的草柳编、浙东的草帽等在当时都很出名。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编织业更加蓬勃兴旺,市场更广阔,出口远销海外,以其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做工精良、价格适宜而受到世界各国编织工艺品采购商的欢迎。

中国编织品以崭新的面貌走进现代生活。

教师引导语:

正是编织的发展历史悠久,人们在长期的编织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同时也不断的发展创新新的编织方法,正是有了各种各样的编织方法才有了我们今天多姿多彩的编织品,大家在调查中学到的编织方法有哪些呢?

分享各种不同的编织方法。

师总结编织方法(课件出示):

手工编织包括手工编结、棒针编织和钩针编织。

棒针编织需要使用两根或四根棒针,使编织线在棒针上穿套成形。

钩针编织则利用钩针使编织线形成线圈钩连而成。

一般来说,棒针织物比较致密厚实,钩针织物相对稀松,装饰性更强。

它通过挑、剪、编等方法,巧妙地利用编织材料制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如人物、动物、鞋帽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其特点是造型别致,材料新颖,富有温馨情趣,具有很强的生活实用性。

课堂小结:

经过大家积极主动的实践调查,交流分享,大家对编织发展历史及编制的方式方法有了较多的了解,大家一定想亲自体验编织活动,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编织品,希望大家在课下继续关注有关编织的知识,增长自己的编织技能,能编织出自己喜爱的编织物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下时间去图书馆、上网、向同学调查、向家长帮助、找老师请教等方式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综合实践活动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仍然无法掌握、获得的基础上。

板书设计:

编织小能手

搜集信息、开展调查、走进编织世界

1.开展调查搜集信息

2.编织的发展历史

3.编织的基本方式

第二课时:

编织小能手

设计编织研究方案、体验编织的基本方法技巧

一、小组合作确定编织研究主题(15分钟)

大家在了解了编织的发展历史和编织方法后,根据自己的调查收获,大家想尝试的编织是什么?

根据自己想尝试的编织与小组同学的兴趣相结合,确定自己小组最想体验的编织主题吧。

“编织”参考主题

纸编

草编

毛线编织手套

针勾编织

编织手链

编织项链

合作交流,确定小组编织研究主题。

巡查各组交流情况,并指导各组选择编织研究主题。

二、合作探究设计活动研究方案(15分钟)

根据小组交流与讨论我们班确定了四个编织子课题组:

绳结编织组,棒针编织组、钩针编织组、卡纸编织组。

为了确保小组研究主题顺利开展并成功完成,这需要大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组员兴趣特长,(按照记录、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调查访问等)进行任务分工。

教师深入各组,针对活动方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