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一语文寒假作业5.docx
《云南省高一语文寒假作业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一语文寒假作业5.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高一语文寒假作业5
5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
(5)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凋零 惆怅 风流倜傥 未雨绸缪
B.落榜 落枕 丢三落四 光明磊落
C.椽子 掾吏 缘木求鱼 不容置
D.百舸荆轲崎岖坎坷苛捐杂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泥蹒跚樊刽百舸B.作揖碟血焦灼漕杂
C.斑澜怜悯和霭懒散D.惩创寥落峥嵘长篙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怯懦、自私等人性弱点,我们要努力克服。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4.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
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①毫秒之间,景物不同②如此之漂泊无定
③只见云气氤氲来④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
⑤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
⑦若许之变化多端
A.③⑥④⑤②⑦①B.③⑥⑦①④⑤②
C.⑦①③⑥④⑤②D.⑦①③④⑤⑥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由于“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D.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
“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
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地吟诗。
二、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3)真的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
(4)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知;,不武。
(《左传》)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7)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8)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9)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1)—(4)题。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
……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
……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
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
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
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
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怎么变?
朝哪一方向变?
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
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
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
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
“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
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
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
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
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
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
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
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
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八年啊,八年!
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
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
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
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
“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
德华长我四岁。
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
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
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
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
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
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
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
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
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
朱光潜先生说: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损人而不利人”的捣蛋鬼。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2)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光潜先生的话“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和季老说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联系实际作简要探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10.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