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537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

年 

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

1.概况 

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

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

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测量资料情况

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

①GPS控制测量;

②图根控制测量;

③碎部测量;

④检校测量;

⑤地籍图测绘;

⑥宗地图绘制;

⑦地籍调查

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

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

2009年1月-2009年2月 

准备、宣传阶段;

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 

权属调查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 

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

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9月 

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 

后期资料整理阶段;

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

项目负责人:

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负责人:

负责组织本项目的测区作业技术设计书编写、实施本项目的一切技术工作。

质量检验负责人:

负责产品质量及质检人员的管理,并监督技术设计的实施。

外业负责人:

负责组织实施外业测量和调查。

内业负责人:

负责组织实施内业的数据采集和编辑工作。

后勤与安全负责人:

负责后勤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8月1月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规程》)

山西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9月3日颁布的《山西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简称《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10日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土]籍字第26号文件即《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土地登记规则》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3月5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134-2001)(简称《GPS规程》)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地籍图图式》CH5003—94(国家测绘局1994.11.28发布);

《地籍测量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

本项目设计书。

三、调查范围

调查区使用的起算点成果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成果,等级为GPSD级。

调查范围:

依据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的吕梁市人民政府吕政函(2006)7号文件,关于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的批复,控制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调查面积为该区域内建成区。

采用实地测量及卫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具体建成区界线,同时此界线要与农村调查区的界线保持严格一致,即:

农村调查图上的建成区界线内为一个图斑(201),与相邻图斑无缝、无交叉。

四、原有资料的可利用分析

由城建部门提供1:

2000的城区图,可作为设计和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x县为初始地籍调查,没有提供可利用的地籍资料。

五、技术路线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权属调查先行,地籍测量可先做控制测量,碎布测量需在权属调查已基本完成的街坊(宗地)基础上进行。

六、城镇地籍控制测量

1、城镇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D级GPS网----E级GPS网----一级导线----二级导线-----支导线----碎部测量网形设计、施测精度均应满足《规程》要求。

2、平面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采用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由山西省测绘局实测的GPSD级控制点成果,使用“独立坐标系”成果作为起算点。

3、各级GPS网的选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充分考虑到点位的长期保存(在城市测量中点位一般应设在坚固的高层楼房的顶部)。

②要充分考虑到点位扩展与联测,交通应尽量方便,视野应尽量开阔,最少应与一个连边方向通视。

③要充分考虑到接收机的安置。

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④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其距离不得小于200米,并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⑤认真详细填写点之记、

4、E级GPS点的编号为自然数前加一英文字母“F”,如F1,F2……

a.所有利用各类四等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只要其标石标志保存完好,均不重新埋设标石。

b.E级GPS点的规格,位于硬化地面的点打入直径15毫米,长20公分钢钉,并用红漆在附近永久性建、构筑上标注点号。

5、GPS网的外业观测

①外业观测GPS点,采用GPS接收机,静态法观测。

②各级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

平均边长

(K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卫星高度角

(°

有效观测

卫星数

平均重复

设站数

时段长

(min)

E级

0.3

1/20000

≥15

≥4

≥1.6

≥45

③注意事项:

a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b正确量取天线高度两次,较差在3毫米之内取中数记入手簿,正确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c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防止仪器受意外碰撞,防止其他人员和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d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程中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e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6、 

数据处理与平差

a.基线向量的处理,采用观测所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进行。

b.同一时段观测值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c.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ds≤2√2δ。

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d.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应超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附录E的规定。

e.GPS网基线解算结果,其独立环线与附合路线的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规定:

Wx≤3√nδ

Wy≤3√nδ

Wz≤3√nδ

Ws≤√Wx2+Wy2+Wz2

式中n为闭合环的边数,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f.E级GPS网的平差计算,应分别计算“1980西安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两套成果。

7、图根测量

(1).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

(2)本测区的图根控制点一般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布设。

在测区基本控制的基础上,附合两次,个别困难地区或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个别死胡同也可布设支导线。

支导线最多不多于3条,且边长不应超过100米。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平均每幅图应不少于2个点。

(3)图根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利于保存,便于地籍测绘与界址测量的地方。

图根点的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编号。

图根埋石点规格为上底12cm×

12cm,下底18cm×

18cm,高40cm。

并用红漆编号。

非硬化路面和土质松软地区的图根点应打入4×

30cm的木桩,在木桩顶面中心打入铁钉作标志,并用红漆编号。

硬化路面上的图根点采用直径12mm,长12cm顶部带有“+”的钢钉打入地面,用红漆填写点号。

图根点用红漆编号表示,并在周围醒目位置标示点位。

局部困难地区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图根点,做图根点不得超过本图幅内总点数的30%。

不得再发展图根点。

图根全站仪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级别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测回数

测回差

("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坐标闭合差(m)

J2

J6

1.2

120

1

2

18

±

24√n

1/5000

0.22

0.7

70

40√n

1/3000

支导线边长需往返测各一测回。

转折角需测左右角,测站园周角闭合差应小于±

40″。

(4)外业观测手簿应经200%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

平差计算后,应进行精度统计并编制图根点展点图及成果表。

七、界址点测量与数据采集程序、方法、精度要求

1、

本调查区采用全解析法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外业打点未及的地方,用经过鉴定合格的钢尺丈量。

界址点、细部点水平角观测半测回,定向边宜长于测定边,测站结束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大于24"

,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外业观测以街坊统编的界址点号为准,不要重号和漏号

,司镜员应按实地标记的点位立镜,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时,应加以改正。

观测前应对棱镜常数进行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