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392385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3、4讲考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

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上的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起着示范、带动、推进作用,共同就党和国家事务提出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人民政协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通过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反馈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开展协商民主参政议政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亲密关系。

由中共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下更好的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更好的建言献策。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协商民主能够集思广益、广纳群言,平衡各方的利益,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政治参与的渠道。

协商民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商民主关注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依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协商要贯彻到决策的全过程中,使决策的机制更加完善。

开展民主协商,可以拓宽政府决策视野,促进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发展,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水平;

广泛开展民主协商,使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尊重民意、代表民生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民主执政水平。

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和人民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全体人民通过立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等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正是这种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二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领导,主要是对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以及立法的领导,而宪法就是成熟定型政策的规范化、条文化和法律化。

从执政党的决策来看,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把党的政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形成具有国家强制力并要求全社会人民遵行的行为规范。

因此,从根本上说,党的政策与国家宪法法律是统一的、一致的。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一致的2、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所以说,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是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能够实现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

3、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不仅是理论命题,而且是实践命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这一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法治,通过各领域、各系统实现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也会得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也会得到不断完善。

4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但是对中国不适用。

一方面,三权分立的经济基础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样导致利益多元化,资产阶级内部就存在有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

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

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像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那样以物来支配人。

另一方面,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

在他们看来,实行三权分立,必须实行多党制。

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共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属性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构成了政党合作的坚实基础,使多党合作成为可能。

社会主义社会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又存在着差别,需要政党来反映这种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又使多党合作成为必要。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对立的或者竞争的关系,而是友好合作的关系,各政党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和谐相处,共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重视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视各个政党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

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它把过去只有少数剥削者才能享受的民主变为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的人民民主。

国家的这种一元化权力结构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它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权力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互相牵制互相扯皮以及行政权膨胀。

这样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2021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题(四)附答案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的概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色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首先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包涵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推进先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则是指现阶段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它既包括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各项具体制度,也就是基本文化制度在文化各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制度则是对理论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和原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纲和具体步骤之间的关系一样,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事业、科学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得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

答: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年1月4日,召开了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2月10日山东省又在曲阜市召开了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议,要把《意见》、全国专题座谈会和我省现场会的精神落到实处,关键是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以增强主动性,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