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各种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陆羽各种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各种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容丰富、详实。
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怀念、评价陆羽的一句名诗,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辗转引用。
的确,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问世,将饮茶活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开辟了中国茶文化的新纪元。
陆羽生平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中秋节的第二天,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的杨柳林中发现群雁遮护着一个哭泣的婴儿,于是将他带回了寺院。
智积以《周易》为可怜的孩子占了一卦,卜得蹇卦,又演为渐卦,卦曰:
“鸿渐于陆”,即鸿雁渐渐降落在地上的意思,于是给他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他的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陆羽后来写《陆文学自传》时,仅仅写道:
3岁时孤苦伶仃,被智积禅师收养于寺院。
智积禅师,人称积公,是龙盖寺的主持,将年幼的陆羽托付给寺西村的李公抚养,直至陆羽8岁时李公赴江南任职。
陆羽返回寺内后,因积公是个茶癖,教陆羽的第一件事就是服侍自己与宾客饮茶,没有多久,小陆羽就对茶叶的掌故、传说、种种用途了如指掌,并渐渐掌握了炙茶烹茶的技艺,天长日久,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深得积公的赞许和喜爱。
传说后来陆羽离开积公之后,积公深念陆羽所煎茶味,其余再好的茶博士煮的茶都觉得不好,从此不再饮茶。
这件事让代宗知道了,不大相信。
永泰元年(765)春天,著名的顾渚贡茶送至宫中,代宗下旨让积公入宫,传旨宫中煎茶能手奉上御赐紫笋茶一杯,积公轻呷一口,顿觉徒有馨香,失之鲜醇,积公说饮惯陆羽煎的茶,旁人煎的感到淡薄如水。
代宗于是密召当时已隐居苕溪的陆羽进宫,煎茶送给积公品尝,积公品后,只觉肺腑空灵、物我融和、心旷神怡,激动地说:
“一定是渐儿煮的!
”
小陆羽回寺后,积公本想让他剃度皈依,可是他感兴趣的是儒学,与积公闹翻了,小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开始了流浪生活。
小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渐渐成为了竟陵四乡一个参军戏的名角。
并且慢慢自己编脚本和唱词,有著名的《谑谈》三篇,是参军戏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台词脚本”,《中国
戏曲发展史纲要》中“参军戏”一节的材料就是从陆羽演此戏写起的。
陆羽还曾专门撰写探讨古代戏剧史、戏剧制度的《教坊录》一书。
天宝五年(746)春天,竟陵郡给新任太守洗尘,特聘陆羽为“伶正之师”组织演出,陆羽还亲自登台演出了参军戏,小陆羽表现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与组织才能,得到了新任太守李齐物的赞赏。
不久在李太守的帮助下,陆羽前往火门山拜邹墅为师,学经业儒,遂了多年的心愿。
邹夫子和积公一样嗜茶成癖,陆羽的煮茶技艺深得他的喜爱,还特地请来好友在火门山下凿了一眼泉,该泉水质绝佳,清澈澄明、甘冽醇厚,是煎茶的好用水。
陆羽师从邹夫子五年返回竟陵城后不久,与被贬至竟陵的前礼部员外郎、颇享诗名的崔国辅成为了忘年之交,得到了不少熏陶与指导。
天宝十四年(755),陆羽第一次向崔大夫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立志茶学研究,写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随后陆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周游考察。
清明前夕抵达河南义阳,跑遍了义阳茶的主要产地“五山两潭”:
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黑龙潭、白龙潭,清明之后,他过义阳,入光州(今河南潢川、光山一带),然后又东出舒州,南下黄州,北上泰州,考察了淮南茶区的生产情况。
次年春天,陆羽又登上巴山,见到了声誉远播的“真香茗”。
带着沿途采集的茶树标本,陆羽回到竟陵,定居于东冈岭,在这幽静之地潜心整理出游所得。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陆羽南下避难,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沿途考察茶树,访问山僧野老,搜集了大量关于采茶制茶的资料。
上元初年(760)的冬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陆羽在湖州城郊将军山麓苕溪边结庐定居下来,其间几乎踏遍了湖州茶区的每个角落。
775年朋友们为陆羽在迎禧门外建造了青塘别业新居。
建中元年(780),陆羽所著《茶经》一书在颜真卿、皎然等朋友们的帮助下得以梓行。
贞元五年(789),陆羽西入江西,寓居于上饶城北东冈,自号东冈子。
他在屋外开辟茶园,凿泉取水,后人称他所凿的泉为陆羽泉,唐天祐年间在此建茶山寺。
贞元八年(792),陆羽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湖州,闭门著书,三年间写成《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等。
贞元末(804)的冬天,绝代茶圣终老于青塘别业,被安葬于湖州杼山。
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确立了陆羽在茶学领域的权威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信服乃至神化,先后被人们称作茶博士、茶仙、茶神、茶圣等,其形象也被人绘画、雕塑,以当作偶像崇拜、祭祀。
早在生前陆羽就有茶仙和称号,最早见于其诗友耿湋“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的诗句。
这一称谓在民间及士大夫中有一定流传。
如文天祥有一首仅存于江苏镇江金山寺西侧“天下第一泉”碑上的佚诗《饮中泠泉》: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死后不到二十年陆羽有了“茶神”的尊称。
唐李肇《国史补》记载:
某刺史视察江南驿务,先到一室,上题“酒库”,门上画一神像是为“杜康”,再到一室上题“茶库”,门上也画一神像,问为何人,答曰:
“陆羽”。
最早的茶神形象有两种:
一种是画像,基本贴在墙上,比较固定,如茶库、茶叶店、茶馆、制茶作坊,上自宫廷,下至民间,无例外地祭祀他;
另一种是陶瓷像,常供于灶侧,除便于固定供奉外,出门亦可携带,所以在茶贩中广为流传。
可能因祭祀陆羽的人多,在一些地方烧制茶神像竟成为一项专门手艺,并且产品
供不应求,据《国史补》记载河南巩县即有不少专门制作“陆鸿渐”的瓷偶人的陶瓷艺人,因量少不能敞开供应,只得硬性搭配,买数十个茶器,才搭上一尊茶神像。
供奉茶神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祭祀、祈求,平时以茶水供奉,逢年过节则用酒肉作供品,其中也都少不了烧香。
在清代的宜兴县,每年春季谷雨季节都要举行大规模祭祀茶神的活动,祈求陆羽保佑其茶业兴旺。
另一种祭祀方式有明显的巫术色彩,当茶户生意不兴旺时用热水浇淋陆羽陶瓷像,似乎是以出气的方式来刺激茶神。
在我国民间常有“茶博士”称号,指会饮茶且能说会道的人。
这一称号与陆羽有关。
陆羽生前就被人称为茶博士,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有记载。
但随着“茶神”、“茶圣”名号的广为流传,后世人以为这一称谓不足以表现陆羽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不再称他为茶博士,而以为戏称民间一些喜谈古论今、能说会道的喝茶人,后也指茶馆中脑灵嘴巧、善于同三教九流的茶客攀谈、熟知风土人情、知识面广的“跑堂”。
旧时茶博士肩掼揩台布,手提铜吊子,耳朵上夹着点燃的纸媒头以供茶客点烟,服务十分周到。
冲开水本事好的茶博士冲开水时不要茶客动身让位,茶壶放在原位上,他右手把吊子举过茶客头顶,左手伸过去揭壶盖,边揭边冲,待全台冲好后才将吊子放下,而且台上不沾一滴水,十分干净利落。
除陆羽受供奉祭祀外,在南方多以陆羽为茶神,以卢仝、裴汶为配神。
卢仝也是唐代人,以陆羽稍晚,精于品茗,民间流传他曾向陆羽学茶艺,被称为茶之“亚圣”,其代表作《品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以饱畅的笔墨描绘出饮茶意境: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羽清风生。
……”在旧时茶叶店、茶馆中常可看到写有陆、卢二人的对联匾额或是嵌有他俩名字的店名,比如茶叶店联: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让卢仝”;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
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茶馆联: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花间渴思卢仝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匾额有“卢陆遗风”。
清末民初著名讽刺小说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应某茶馆之请题写店名,各取两人姓名中一字写作“仝羽春”,别有一番意境。
裴汶也是唐代人,茶学造诣亦高,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所著《茶述》是早期茶学专著之一,惜原书已散佚。
陆羽遗迹古雁桥竟陵县城西门外陆羽遗弃处。
旧时溪流直通陆羽故居西塔寺(即龙盖寺)浮香阁。
始建于宋初,明嘉靖间废圮,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初又被雷震毁,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竟陵知县钱永仰慕陆羽,重建此桥,并亲书“古雁桥”石碑。
乾隆二十一年(1756)、道光二十七年(1847),又两度重建,著名书法家胡德增题书桥额。
该桥为条石结构单孔圆拱形,桥身长14.2米,宽5.93米。
登上桥头可见咫尺相对的“雁叫关”,远眺西湖,西塔寺遗址在望。
1985年夏,该桥移于陆羽故居附近西湖畔。
雁叫关相传当年积公初闻雁叫处,位于古雁桥南50米处堤街,明代中叶在此立牌坊一座。
关前水巷口原有品茶楼一座,上祀陆羽,题楹联曰:
“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风只是茶。
西塔寺陆羽故居,为积公收养他的所在,座落在西湖覆釜洲上。
1935年7月大水冲毁部分,重建不久,又被日本侵略者的劫火使其仅存后殿,二千年的胜迹焚毁一旦。
桑苎庐陆羽隐居苕溪时自称桑苎翁,后人将他在积公禅院住过的草庐加以修缮,称为桑苎庐,位于西塔寺后东侧,中有后人塑造的陆羽遗像。
陆公祠最早的陆公祠修建于西塔寺内,后废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在县城北门外护城河北岸又新筑一座。
坐北朝南,与文学泉相对,堂中奉祀陆羽坐像一尊。
西墙嵌有"
唐处士陆渐鸿小像碑"
一通。
陆羽品茶坐像居右端,白描阴刻。
陆羽亭位于竟陵城北门外官池附近“文学泉”旁,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天门知县马士伟为纪念陆羽诞生1035周年而建,后毁于兵灾。
道光八年(1828)复修。
1957年再重建,文革中毁坏不堪。
1981年6月,再次修缮,面积10平方米,高7米,呈六角形,为双层木质结构跳角亭,两层靠近顶端部分各朝下垂以7个金瓜,居中一个略大,周围6个略小,有如众星拱月,富于民族建筑风格。
文学泉又名品字泉,俗名三眼井,传为陆羽少年时汲水煮茗的地方。
此井口径90厘米,上覆八方形巨石,其上凿有成品字形排列的三个圆孔,甚为别致。
清冽的泉水涌蓄其间,炎夏时凉意袭人,严冬时暖气拂面,入口则甜润清凉。
因陆羽曾经诏拜为太子文学(不就职),故世称“文学泉”。
文学泉久负盛名,中外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史不绝书。
清代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两度来此,修筑“涵碧堂”为品泉之所,又于泉畔陆羽亭中立碑,碑面题“文学泉”三字,碑阴书“品茶真迹”。
陆子井位于西塔寺后西侧,简称陆井。
明嘉靖年间,因文学泉湮没良久,泉址踪迹无处寻觅,天门县佥事在此凿井,泉水水质明净,甘味隽永。
鸿渐关旧址在南薰门外河街,以陆羽字“鸿渐”做关名,修建于明嘉靖中。
1935年迁建于其北的十字路口并于关上设置标准钟,气派雄伟。
南起鸿渐关旧址,北至北门桥,1982年起定名鸿渐大道,是天门城最热闹的地方。
此外,在天门尚有北门外西濠堤上的文学第二泉、石家河十里处火门山北坡的陆子泉、火门山陆羽读书处、城东十里东冈岭等遗迹。
陆羽一生漂泊江湖,在江西、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留下多处寓所,其遗迹还有:
陆羽轩贞元五年(789)秋天,陆羽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李复之邀前往广州,在李复幕府以宾客身份协助工作。
因居东园,人称东园子、东园先生。
后人筑陆羽轩以资纪念,在今天的广州中山四路,已改为陆羽茶叶商店。
陆羽楼又名“陆太祝寓舍”、“虎丘寓舍”,在今苏州虎丘山北。
陆羽在江浙一带活动将近半个世纪,其中在苏州小住多次,就是住在此楼。
篇二:
陆羽与茶经
陆羽与茶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