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91524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均匀试验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整齐可比”就是综合可比性,使试验结果的分析十分方便,易于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及规律性。

但是,为了保证整齐可比性(即“均衡搭配”),对任意两个因素而言,必须是全面试验,每个因素的水平必须有重复。

这样,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就不能充分均匀分散,试验点就不能太少。

综上所述,正交试验为了保证“整齐可比”,使均匀性受到了一定限制,使试验点的代表性还不够强,试验次数不能充分地少,如果不考虑整齐可比(即综合可比)性,而完全保证均匀性,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地均匀分散,不仅可大大减少试验点,而且仍能得到反映试验体系主要特征的试验结果。

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称为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验工作量,尤其在试验因素水平较多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

例如,一个四因素七水平试验,进行一轮全面试验要做74=2401次,用正交试验也至少要做72=49次,而用均匀试验则仅需7次。

因此,对于水平数很多的多因素试验,对于试验费用昂贵或实际情况要求尽量少做试验的场合,对于筛选因素或收缩试验范围进行逐步寻优的场合,均匀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

由于均匀设计没有整齐可比性,所以试验结果的处理不能采用方差分析法,而必须用回归分析。

因此,试验数据处理较为复杂,这是均匀设计的一个缺点。

对于发明均匀设计法的那个年代(1978年),计算机应用尚未普及,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但对于计算机十分普及的今天,则已不是一个难题。

再说,多分析数据比多做试验,一般来讲要更为经济。

二、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

与正交试验设计相似,均匀设计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格来安排试验的,这种表称为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是根据数论方法在多重数值积分中的应用原理构造的,它分为等水平和混合水平两种。

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用Un(mk)表示,其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均匀设计表因素数

Un(mk)

试验次数因素水平数

表1为U6(64)均匀设计表,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每个因素6个水平,共做6次试验。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只做一次试验;

(2)任意两个因素的试验点画在平面格子点上,每行每列恰好有一个试验点。

如表U6(64)的第1列和第3列点成图1(a)所示。

表1U6(64)均匀表

列号

试验号

1

2

3

4

6

5

 

表2U6(64)使用表

因素数

列号

D(偏差值)

0.1875

0.2656

0.2990

(a)第1、3列

(4)第1、4列

图1均匀表不同列组合的均匀性

上述两个特点反映了试验安排的均衡性,即对各因素,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一视同仁。

(3)等水平均匀表任两列之间不一定是平等的。

例如,用U6(64)的第1、3和第1、4列分别画图,得图1(a)和图1(b)。

可见图1(a)的点分布比较均匀,而图1(b)的点则分布不均匀。

均匀设计表的这一性质与正交表有很大不同,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附加的使用表,以帮助我们在均匀设计时如何选列来安排各个因素。

表2为U6(64)的使用表,它告诉我们在利用U(64)进行均匀设计时,若只有2个因数时,则应安排在第1、3列;

若有3个因数,则应安排在第1、2、3列。

表2中最后一列D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D值越小,均匀度越好。

(4)等水平均匀表的试验次数与该表的水平数相等。

当水平数增加时,试验数按水平数的增加量在增加。

如水平数m从9增加到10时,试验数n也从9增加到10。

但对于等水平正交试验,当水平数从9增加到10时,试验数将从81增加到100,按平方关系增加。

可见,均匀设计中增加因素水平时,仅使试验工作量稍有增加,这是均匀设计的最大优点。

(5)水平数为奇数的表与水平数为偶数的表之间,具有确定的关系。

将奇数表去掉最后一行,就得到水平数比原奇数表少1的偶数表,相应地,试验次数也少,而使用表不变。

例如,将U7(76)去掉最后一行,就得到了U6(66),使用表不变。

因此,许多书上只给出水平数为奇数的均匀设计表。

(6)均匀表中各列的因素水平不能象正交表那样可以任意改变次序,而只能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平滑。

就是将原来的最后一个水平与第一个水平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封闭圈,然后从任一处开始定为第一水平,按圈子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排出第二水平、第三水平,……。

2、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用于安排因素的水平不相同的均匀试验,其一般形式为U式中n为试验次数,为列的水平数,分别表示水平数为的列的数目。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是从等水平的均匀设计表,利用拟水平的方法得到的。

设某试验需考察A、B、C三个因素,A、B取三个水平,C取二个水平。

这个试验可以用正交表L18(2×

37)来安排,这等价于全面试验,并且不可能找到比L18(2×

37)更小的正交表来安排这个试验。

那么,是否可以用均匀设计来安排这个试验呢?

直接运用是有困难的,但可采用拟水平法对等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改造。

我们选均匀表U6(66),按使用表的推荐用1、2、3前三列。

现将第1、2列的水平作如下改造:

{1,2}−→1,{3,4}−→2,{5,6}−→3

第3列的水平作如下改造:

{1,2,3}−→1,{4,5,6}−→2

这样,便得到了一个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U6(32×

21),见表3。

把因素A、B、C依次放在U6(32×

21)的第1、2、3列上即可。

表3有很好的均衡性(即正交表所具有的均衡搭配性质),如第1、3两列和第2、3两列的所有水平均出现且只出现一次,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次作拟水平设计都能这么好。

表3拟水平设计U6(32×

21)

1(A)

2(B)

3(C)

(1)1

(2)1

(3)1

(4)2

(6)2

(3)2

(6)3

(5)2

(5)3

用拟水平法构造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时,为使生成的混合水平表有较好的均衡性,不能按使用表的指示选择列,应当通过比较确定选用哪些列去生成混合水平表,使得所生成的混合水平表既有好的均衡性,又使偏差(D值)尽可能地小。

为了使用方便,书上的附录(《试验设计方法》附表9,pp.338-339)给出了常用的混合水平表的拟水平构造指导表,按指导表生成的混合水平均匀表的均衡性最好。

但是,若在指导表中查不到,那只好按使用表的指示去构造了。

当然,这样得到的混合水平表,其均衡性不一定是最好的。

也有一些书上直接给出了已构造好的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三、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正交试验设计一样,也包括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1试验方案设计

(1)确定试验指标;

(2)选择试验因素;

(3)确定因素水平:

对于均匀设计,因素水平范围可以取宽一些,水平数可多取一些;

(4)选择均匀设计表及表头设计。

根据试验因素数、试验次数和因素水平数选择均匀设计表。

均匀试验结果不能用方差分析法处理,只能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处理。

若各因素(x1,x2,…,xk)与响应值y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则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1)

为求出这m个回归系数bi(i=1,2,…,m),就要列出m个方程(b0可由这m个回归系数求出)。

为了对求得的方程进行检验,还要增加二次试验,共需m+2次试验,此时的剩余自由度,为使F检验法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应做到,故至少还应再增加一次试验,所以应选择试验次数n大于或等于m+3的均匀设计表。

∵回归方程是线性的,∴方程个数m=因素个数k。

(∵)。

当各因素与响应值的关系为非线形时,或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时,可回归为多元高次方程。

例如,当各因素与响应值均为二次关系时,回归方程为:

(2)

式中

(2)中的xixj反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反映因素二次项的影响,回归系数总计为(不计常数项b0):

其中k为因素个数,最后一项为交互作用项个数。

因此,为了求得二次项和交互作用项,同时为了使,此时与前面一样,必须选用试验次数大于回归方程系数总数的均匀设计表,即应做到。

均匀设计表选定后,接下来进行表头设计,若为等水平表,则根据因素个数在使用表上查出安排因素的列号,再把各因素依其重要程度为序,依次排在表上;

若为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则按水平把各因素分别安排在具有相应水平的列中。

(5)、制定试验方案

表头设计好后,各因素所在列已确定,将各因素列的水平代码换成相应因素的具体水平值,即得试验设计方案。

应该指出,均匀设计表中的空列(即未安排因素的列),既不能用于考察交互作用,也不能用于估计试验误差。

2试验结果分析

(1)直观分析法

从已做的试验点中挑一个指标值最好的试验点,用该点对应的因素水平组合作为较优工艺条件,该法主要用于缺乏计算工具的场合。

(2)回归分析法

通过回归分析,可解决如下问题:

i)、得到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

ii)、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

iii)、由回归方程的极值点,可求得最优工艺条件。

四、均匀试验设计应用实例

参见《试验设计方法》(林维宣,1995)

例1二因素九水平均匀试验(p242)

选U9(96)均匀设计表,由使用表知二个因素应排在第1、3列。

进行二元一次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时,没有必要象书上那样对二个因素的各水平做线性变换,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直接计算。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参见p.78

书中虽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但未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下面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seep.84~87)。

正规方程组为:

解得:

故回归方程为:

,已知

=60×

60-6×

6=3564

是中的余子式。

×

103>

这说明在上述回归方程中,x1和x2对y有显著影响。

例2 5因素10水平均匀试验  (p.245)

选均匀设计表,根据使用表,应将5个因素排在第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