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90895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化学中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体温计的量程:

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

C水=4.2×

103(.℃)

2、速度:

13.6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340 

V固>

V液>

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8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密度:

ρ水=ρ人=1033 

ρ水>

ρ冰 

ρ铜>

ρ铁>

ρ铝 

13=1033 

113 

113

9.8

4、一个标准大气压:

P0=1.01×

10576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

11.6×

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蓄电池的电压:

2V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每秒换向100次。

1度=13.6×

106J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

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

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1、连通器:

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

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

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

六、物理公式

序号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

1速度υ=S/t1m/s=3.6/h 

声速340m/s 

光速3×

108m

2温度 

t:

摄氏度(0c)

3密度ρ=m/V1g/cm3 

=103 

/m3

4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5压强p=F/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柱=1.01×

105=10.3m水柱

6浮力①F浮=F上-F下

②F浮=G–F

③漂浮、悬浮:

F浮=G

④F浮=G排=ρ液g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7杠杆平衡F1 

L1 

F2 

L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滑轮组F=G/n

F=(G动+G物)/n

=(υF 

=nυ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

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9斜面公式FL=Gh适用于光滑斜面

10功W=FS=Pt1J=1N•m=1W•s

11功率P=W/t=Fυ1=103W,1=103

12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

13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14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15机械效率η=W有用/ 

W总/(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16热量△t 

17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8焦耳定律2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

19电功定义式—(普适)

导出式—2;

(串)(U2)t;

(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

(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

(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

20电功率定义式——(普适)

导出式——2R;

(串) 

2;

(并)

21串联电路12 

12 

12

22并联电路12 

12

111+12 

1R2/(R12)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

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

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

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

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

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

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

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

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

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

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

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

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

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

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

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

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

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

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

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

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

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

“磁声电”?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5、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2、H2O等。

  7、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如、4+]和阴离子[如、32-]。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

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核内有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

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

(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

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

"

某化某"

,如氧化镁,氯化钠,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

某酸某"

,如3碳酸钙,4硫酸铜,43硝酸铵。

  14、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2O22H22↑此反应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