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78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docx

初中几何证明题库矩形

例8.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AD=2,AB=4.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边CD上的点E重合,折痕FG分别与AB,CD交于点G,F,AE与FG交于点O.

(1)如图1,求证:

A,G,E,F四点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2)如图2,当△AED的外接圆与BC相切于点N时,求证:

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3)如图2,在

(2)的条件下,求折痕FG的长.

【答案】解:

(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GA=GE,∠AGF=∠EGF,

∵DC∥AB,∴∠EFG=∠AGF。

∴∠EFG=∠EGF。

∴EF=EG=AG。

∴四边形AGEF是平行四边形(EF∥AG,EF=AG)。

又∵AG=GE,∴四边形AGEF是菱形。

(2)连接ON,

∵△AED是直角三角形,AE是斜边,点O是AE的中点,

△AED的外接圆与BC相切于点N,

∴ON⊥BC。

∵点O是AE的中点,∴ON是梯形ABCE的中位线。

∴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3)∵OE、ON均是△AED的外接圆的半径,∴OE=OA=ON=2。

∴AE=AB=4。

在Rt△ADE中,AD=2,AE=4,∴∠AED=30°。

在Rt△OEF中,OE=2,∠AED=30°,∴。

∴FG=。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梯形中位线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判断出AG=GE,∠AGF=∠EGF,再由CD∥AB得出∠EFG=∠AGF,从而

判断出EF=AG,得出四边形AGE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结合AG=GE,可得出结论。

(2)连接ON,则ON⊥BC,从而判断出ON是梯形ABCE的中位线,从而可得出结论。

(3)根据

(1)可得出AE=AB,从而在Rt△ADE中,可判断出∠AED为30°,在Rt△EFO中求

出FO,从而可得出FG的长度。

8.依次连接一矩形场地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E、F、G、H,得到四边形EFGH,M为边EH的中点,点P为小明在对角线EG上走动的位置,若AB=10米,BC=米,当PM+PH的和为最小值时,EP的长为▲。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cm,AB=m(m>4),点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过点P作PQ⊥PD,交直线BC于点Q.

(1)当m=10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Q与点C重合?

若存在,求出此时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连接AC,若PQ∥AC,求线段BQ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若△PQD为等腰三角形,求以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

1.已知长方形ABCD,AB=3cm,AD=4cm,过对角线BD的中点O做B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则AE的长为▲.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MN,连结CN.若△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则的值为【】

A.2B.4C.D.

【答案】D。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过点N作NG⊥BC于G,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得四边形CDNG是矩形,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MCN是菱形,由△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

4,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可得DN:

CM=1:

4,然后设DN=x,由勾股定理可求得MN的长,从而求得答案:

过点N作NG⊥BC于G,

∵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CDNG是矩形,AD∥BC。

∴CD=NG,CG=DN,∠ANM=∠CMN。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AM=CM,∠AMN=∠CMN,∴∠ANM=∠AMN。

∴AM=AN。

∴AM=CM,∴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AM=CM,∴四边形AMCN是菱形。

∵△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

4,∴DN:

CM=1:

4。

设DN=x,则AN=AM=CM=CN=4x,AD=BC=5x,CG=x。

∴BM=x,GM=3x。

在Rt△CGN中,,

在Rt△MNG中,,

∴。

故选D。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

AB的值为▲。

例3.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

∠APB=∠B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

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AP为x,四边形EFGP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最小值?

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

(1)如图1,∵PE=BE,∴∠EBP=∠EPB.

又∵∠EPH=∠EBC=90°,

∴∠EPH﹣∠EPB=∠EBC﹣∠EBP,即∠PBC=∠BPH。

又∵AD∥BC,∴∠APB=∠PBC。

∴∠APB=∠BPH。

(2)△PHD的周长不变为定值8。

证明如下:

如图2,过B作BQ⊥PH,垂足为Q。

(1)知∠APB=∠BPH,

又∵∠A=∠BQP=90°,BP=BP,

∴△ABP≌△QBP(AAS)。

∴AP=QP,AB=BQ。

又∵AB=BC,∴BC=BQ。

又∵∠C=∠BQH=90°,BH=BH,∴△BCH≌△BQH(HL)。

∴CH=QH。

∴△PHD的周长为:

PD+DH+PH=AP+PD+DH+HC=AD+CD=8。

(3)如图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

又∵EF为折痕,∴EF⊥BP。

∴∠EFM+∠MEF=∠ABP+∠BEF=90°。

∴∠EFM=∠ABP。

又∵∠A=∠EMF=90°,AB=ME,∴△EFM≌△BPA(ASA)。

∴EM=AP=x.

∴在Rt△APE中,(4﹣BE)2+x2=BE2,即。

∴。

又∵四边形PEFG与四边形BEFC全等,

∴。

∵,∴当x=2时,S有最小值6。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

(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B=∠PBC即可得出答案。

(2)先由AAS证明△ABP≌△QBP,从而由HL得出△BCH≌△BQH,即可得CH=QH。

因此,△PDH的周长=PD+DH+PH=AP+PD+DH+HC=AD+CD=8为定值。

(3)利用已知得出△EFM≌△BPA,从而利用在Rt△APE中,(4﹣BE)2+x2=BE2,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即可。

4.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ABCD,若AD=6cm,∠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_▲cm2.

例2.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D于点E、交BC于点F,则EF= ▲ .

【答案】。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EC,AC、EF相交于点O。

∵AC的垂直平分线EF,∴AE=E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B=90°,AB=CD=2,AD=BC=4,AD∥BC。

∴△AOE∽△COF。

∴。

∵OA=OC,∴OE=OF,即EF=2OE。

在Rt△CED中,由勾股定理得:

CE2=CD2+ED2,即CE2=(4-CE)2+22,解得:

CE=。

∵在Rt△ABC中,AB=2,BC=4,由勾股定理得:

AC=,∴CO=。

∵在Rt△CEO中,CO=,CE=,由勾股定理得:

EO=。

∴EF=2EO=。

例3.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

(Ⅰ)如图①,当∠BOP=300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解:

(Ⅰ)根据题意,∠OBP=90°,OB=6。

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

∵OP2=OB2+BP2,即(2t)2=62+t2,解得:

t1=,t2=-(舍去).

∴点P的坐标为(,6)。

(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

∴△OB′P≌△OBP,△QC′P≌△QCP。

∴∠OPB′=∠OPB,∠QPC′=∠QPC。

∵∠OPB′+∠OPB+∠QPC′+∠QPC=180°,∴∠OPB+∠QPC=90°。

∵∠BOP+∠OPB=90°,∴∠BOP=∠CPQ。

又∵∠OBP=∠C=90°,∴△OBP∽△PCQ。

∴。

由题意设BP=t,AQ=m,BC=11,AC=6,则PC=11-t,CQ=6-m.

∴。

∴(0<t<11)。

(Ⅲ)点P的坐标为(,6)或(,6)。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Ⅰ)根据题意得,∠OBP=90°,OB=6,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Ⅱ)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可知△OB′P≌△OBP,

△QC′P≌△QCP,易证得△OBP∽△PCQ,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Ⅲ)首先过点P作PE⊥OA于E,易证得△PC′E∽△C′Q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Q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即可求得t的值:

过点P作PE⊥OA于E,∴∠PEA=∠QAC′=90°。

∴∠PC′E+∠EPC′=90°。

∵∠PC′E+∠QC′A=90°,∴∠EPC′=∠QC′A。

∴△PC′E∽△C′QA。

∴。

∵PC′=PC=11-t,PE=OB=6,AQ=m,C′Q=CQ=6-m,

∴。

∴。

∵,即,∴,即。

将代入,并化简,得。

解得:

∴点P的坐标为(,6)或(,6)。

5.有甲、乙两张纸条,甲纸条的宽是乙纸条宽的2倍,如图。

将这两张纸条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重合部分为四边形ABCD,则AB与BC的数量关系为▲.

例1.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若CF=1,FD=2,则BC的长为【】

A.B.C.D.

【答案】B。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过点E作EM⊥BC于M,交BF于N。

∵四边形ABCD是矩形,∴∠A=∠ABC=90°,AD=BC,

∵∠EMB=90°,∴四边形ABME是矩形。

∴AE=BM,

由折叠的性质得:

AE=GE,∠EGN=∠A=90°,∴EG=BM。

∵∠ENG=∠BNM,∴△ENG≌△BNM(AAS)。

∴NG=NM。

∵E是AD的中点,CM=DE,∴AE=ED=BM=CM。

∵EM∥CD,∴BN:

NF=BM:

CM。

∴BN=NF。

∴NM=CF=。

∴NG=。

∵BG=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