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9042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套期保值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卖籽难、卖价低的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2001年大平集团开始尝试推行“龙头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乡镇政府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约定油菜籽上市时,企业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油菜籽。

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订单,而订单在执行中约束性差,履约率没有保障,难以实现双赢。

据安徽油脂协会秘书长章茂顺介绍,2001年大平集团所签订的油菜籽订单约40万余亩,每年产量约6万吨。

当市场行情好时,农民纷纷向市场出售,不卖给大平集团,企业无法让农户履行订单,实际平均履约率不到30%,企业只能收购不到2万吨油菜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而当行情不好时,农民积极履行订单,企业风险增大,不堪重负。

比如2003年,适逢市场低迷,市场油菜籽价格降至2560元/吨,而大平集团的订单价格为2860元/吨,大平集团为履约订从而直接影响企业多万元,800当年亏损多万元,700单所承担的市场风险高达

的发展和对订单农业的信心。

除了履约率低,这种模式由于缺乏对订单的统一管理,农民种植品种混杂,产量不高,出油率低,菜籽品质较差,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改进的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2003年大平集团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引导,又开始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新模式。

县农委与企业一起划定油菜籽生产基地,企业为基地进行一定的科技和管理投入,基地上的农户就是订单对象。

乡镇政府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约定油菜籽上市时,企业按照订单合同的约定收购基地农户的油菜籽。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企业能够通过推广优质品种,进行种植指导,较好地保障产品质量。

在种植之初,大平集团就通过网络、媒体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向基地农民发布产业市场信息,推荐油菜籽品种,让农户生产前就心中有底。

在种植中,企业从良种供应、土壤测定、肥料订制、生产技术指导直到收割保管,全程提供产业化服务,对基地中的重点示范片直接免费供种、供肥、供药,并与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油料室合作,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进村户、到田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油菜籽生产水平,加快了基地油菜籽的优质化步伐。

大平集团的“双低”(低硫甙、低芥酸)优质无公害油菜籽基地曾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相对于第一种模式,该模式最大的进步是,大平集团通过建立基地,增加种子、科技等投入,实现了油菜籽的规模种植,促进了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保证了油菜籽的品质。

但2005年之后,随着油菜种植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不愿意从事繁重的油菜种植,因而继续实行基地标准化种植方式的难度加大。

另外,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优质油菜籽的来源,但和第一种模式一样,企业仍面临着价格风险无法规避的难题,订单履约率依然很低。

3.完善的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订单+期货”

2004年以来党中央关于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多次大力倡导积极发展农业中介组织,以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2006年8月大在原有种植基地模式的平集团开始领办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巨兴大平油料合作社,

基础上,订单农业又上升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新模式。

2007年6月菜籽油期货上市后,大平集团在原有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从而完善了原先的组织和运作模式,规避了市场风险,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和谐发展,达到共赢,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大平模式”的实质是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创新,保证菜籽供给数量和质量;

通过“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创新,利用期货市场转移订单农业的价格风险,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大平集团发起领办合作社,合作社起着承上启下的组织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元股金,成为社员。

大平集团与合作社签订免费供种、保护价每个农户交纳10规定菜籽价收购和加价收购油菜籽的合同,合作社与每户社员签订详细的订单,格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菜籽市价低时,按保护价收购;

市价高时,在市价基

础上每斤加价3—5分收购;

在年底实现利润时,对合作社二次返利。

“大平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有效对接;

通过期货市场的介入,保障了订单的执行,实现了期货与现货的有效对接。

“大平模式”是大平集团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探索的结果,非常适合农村目前这种生产力状况,消除了农民和企业的利益矛盾,打破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无所适从的困窘局面,保障了企业的原料来源和安全优质,而“订单+期货”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风险规避问题,提高了订单履约率,实现了多赢局面。

三、“大平模式”的要素及其功能

在“大平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包括公司、合作社和订单农户三大构成要素。

其中,农户直接从事标准化生产;

大平集团则起到统领及核心作用,是此模式中农户与期货市场发生关系的通道;

合作社的作用是联姻搭桥、产品交易、信息交换、技术服务。

◇创新组织,实现共赢。

合作社的建立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链接起来,形成规模经济。

用社员的话说,一是“两在”,指的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二是“两先”,指的是“先有生产、后有合作,先有意愿、后有建设”;

三是“两自”,指的是“自主管理、自由进退”。

合作社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章程、制度和准则,领办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三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截至2008年年初,大平油料合作社入社社员共919户,涉及14个自然村,拥有土地面积4875亩。

合作社注册资金3万元,现有固定资产5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

◇产销对接,保障履约。

为了强化农户的合同意识,提高履约率,企业在每年的油菜籽播种之前都要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书面订单,明确品种、种植面积、产品价格确定方式、价款结算方式等内容,另外,订单中还就双方的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统一管理,提高产出。

大平集团通过合作社免费提供优质、高产油菜种子,统一播种,按照科学方法施肥、管理,稳步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使用了优质、高产的油菜种子,按照科学方法施肥、管理,提高了种植水平,平均每亩产量达200多公斤,平均每亩增产75公斤。

油菜籽产量增长了35%以上,出油率增加1—2个点。

通过生产资料集中供应、机耕服务、节省了降低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成本,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服务,技术信息、.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规模经营。

仅此一项就使社员增收20万元,户均增收340元。

◇信息指导,增强意识。

合作社对社员进行期货价格及相关信息的宣传和指导,增强社员市场风险意识。

合作社定期邀请期货公司给合作社农民进行期货知识培训,讲授国内外油菜籽市场最新动态、期货市场最新行情走势。

提高他们利用期货市场提供的信息来调整种植结构的能力,让市场来保护他们的收益,使农民更理解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期货保值,农民增收。

大平集团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锁定利润,敢于加价收购合作社的油菜籽,让社员不仅增产还要增效。

2007年以来,大平合作社共向社员返利2万元。

这样,期货既保障了订单的履约,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期货市场在“大平模式”中的作用

从大平集团进行订单农业探索的历程看,在菜籽油期货上市之前,无论龙头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农户采取何种模式,只是解决了现货产销问题,无法解决市场价格波动给双方利益带来的分配难题,无法实现真正的双赢局面,因此订单履约率低在所难免。

直到菜籽油期货的推出,“订单+期货”的有效运用,才使订单模式终于可以良性运行下去,保证了农业合作组织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大平模式”通过期货市场的操作方式如下:

1.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保障订单执行,实现农民增收

为了更好地履行订单合同,大平集团在菜籽油期货上进行卖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锁定利润。

具体操作如下:

2008年6月夏收油菜籽上市以来,受高油价影响,油菜籽收购价格一路上涨,安徽地区从2.4元/斤涨到2.8元/斤的历史高价。

大平集团认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市场风险很大,后市一旦下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

但此时如果不收油菜籽或降价收购,将失信于合作社,同时也会失去市场。

因此,油菜籽还要收,市场还要有,前提就是要在期货市场上保值。

6月15日开始,大平集团在菜籽油期货809、901合约分批卖出,保值数量是8000吨左右,约1600手,平均建仓价位是12800元/吨。

日,安徽省对省级储备菜籽油进行招标采购,来自安徽、江苏等省近9月7

30家油脂公司参加了竞标。

大平集团获得竞标数量6300吨,价格是12750元/吨。

大平集团通过订单合同共收购油菜籽2.2万吨,压榨成菜籽油约8300吨。

由于省储备竞标的6300吨菜籽油已经预售,价格已经确定,公司决定平掉部分套保头寸。

这时菜籽油期货、现货价格已经开始下跌,公司在7月9日—15日陆续平仓了1200手(6000吨)菜籽油期货合约,平均平仓价位12300元/吨,平仓盈利约300万元[(12800-12300)×

1200×

5=300万元]。

同时保留400手空单,继续为余下的2000吨还没有找到买主的菜油保值,以应对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

7月17日后,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国际市场商品期货价格大跌,菜籽油期、现货价格也同步暴跌,菜籽油期货809合约从7月初的12500元/吨跌至8月初的9700元/吨。

此时,国内菜籽油行业哀声一片,很多没有在期货市场保值的企业均被高位套牢,大平集团剩余的2000吨现货菜籽油也已经贬值。

为了防止现货菜油继续贬值,尽快回笼资金,公司一方面在现货市场上低价销售,一方面按照销售进度,在期货市场上把剩余的400手空单陆续平仓,平均平仓价位在9700元/吨左右,平仓盈利620万元[(12800-9700)×

400×

5=620万元]。

在这次行情中,大平集团除了向国储交售的6300吨菜籽油没有产生亏损外,剩余的2000吨现货由于生产成本高(菜籽价2.9元/斤,折合菜籽油约12700元/吨),销售价格低(10000元/吨),亏损540万元。

但由于该公司在期货市场上做了套期保值,套保盈利900多万元,不但完全弥补了现货市场的亏损,而且还有盈利。

2008年菜籽油价格大幅波动,全行业面临亏损,但大平集团仍能保持稳健经营,是2008年国内除中粮、益海等公司外为数不多的不亏损有盈利的油脂企业。

总经理李立荣说:

“在菜籽油期货上市后,我们就开始利用菜籽油与现货的相关性,参考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