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0375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宗教改革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5.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6.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

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

B.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

D.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8.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宗教束缚

B.德国教徒能够阅读到德文圣经

C.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D.建立服务资产阶级的廉俭教会

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11.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欧洲三大新教是指(  )

①天主教 ②路德教 ③加尔文教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挑战教会权威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13.赫·

乔·

威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14.刘祚昌教授认为:

“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1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16.马克思说:

“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17.马丁·

路德说:

“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

”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1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19.“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

……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这说明马丁·

路德()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信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

20.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

路德

21.加尔文认为:

“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一主张(  )

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

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22.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23.“因信称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

在宗教改革中首先倡导该思想的是(  )

A.天主教会

B.路德教派

C.加尔文派

D.英国国教

24.马丁·

“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

A.反对宗教的束缚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D.挑战了教皇权威

25.“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26.马丁·

“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倡导男女平等

B.否定宗教信仰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27.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  )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C.为德国和西欧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28.马丁·

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29.马克思在谈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神学和路德新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30.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

对此,马丁·

路德疾呼(  )

A.废除神学信仰

B.加强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

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31.马丁·

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

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32.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33.德国电视台曾举办“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

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购买赎罪券的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他主张人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4.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

“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35.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

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

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36.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

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

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D.世俗权力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