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97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A).doc

期末综合测试题(A)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B )

                            

A.隋朝建立B.隋灭陈,完成统一C.隋炀帝登基D.开凿大运河

2.《新全球史》中写道: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

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此项工程”指的是( B )

3.某同学赋词《临江仙》:

“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他称赞的是哪位皇帝( B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旧唐书》称: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

“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C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开创科举制度

5.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C )

A.优秀人才的辅佐B.互相借鉴经验

C.统治者的励精图治D.社会的统一安定

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下图中属于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D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下表所示,反映的史实是( A )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朝灭亡D.黄巾起义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B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10.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

请你指出它是( B )

A.会子B.交子C.关子D.瓦子

11.“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C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2.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指( D )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13.右图《永乐大典》是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并以皇帝年号命名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1421年永乐大帝还迁都北京,这位永乐大帝是( C )

A.明太祖朱元璋B.明惠宗朱允炆

C.明成祖朱棣D.明仁宗朱高炽

14.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5.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

“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

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

”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D )

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

16.如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C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7.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D )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8.如下所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C )

金门出发→包围赤崁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郑和七下西洋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康熙帝巡视东北

19.下列从隋至清朝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隋——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元——明——清

B.隋——辽宋夏金——唐——五代十国——元——明——清

C.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D.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明——元——清

20.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C )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1分,22题14分,23题11分,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

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顾炎武

(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

(2分)何时正式诞生?

(2分)

科举制度。

隋炀帝。

(2)材料一中“文士多愿应进士科”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

(2分)材料三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

(2分)

唐太宗。

焚书坑儒。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3分)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2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 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进行有效的统治。

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图二、图三)

(1)图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哪一位皇帝时期?

(2分)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2分)

唐太宗时期。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2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宣政院。

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

(3)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分别指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哪一措施?

(1分)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2分)

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封其为“达赖喇嘛”封号;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意义:

稳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任意两点即可)

(4)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3分)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汉藏人民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言之有理即可)

23.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分)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派出遣唐使。

(写出一例即可)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2分)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

(2分)

郑和。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2分)

闭关锁国政策。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3分)

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1)请给图一加上恰当的标题。

(2分)元朝的中书省和唐朝的中书省职能有何不同?

(4分)

标题:

三省六部制简表。

不同:

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

【综合国力】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海外贸易三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4分)

科技领先,指南针等三大发明;交子出现、城市商业繁荣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科技文化】

(3)明清之际,科技发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图二出自明清时期的哪一著作?

(2分)该著作地位如何?

(2分)

著作:

《天工开物》。

地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