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896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驱铜(青霉胺);

精神药物(EPS少)

–躯体依赖(生理依赖)

•反复用药所造成的病理性适应状态,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若中断就会产生戒断综合征

•躯体依赖常随耐受的形成而产生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

•是指患者对药物的渴求,以期获得用药后的特殊快感,呈现强制性觅药行为

精神依赖是依赖综合征的基本特征

•滥用(abuse)

–ICD-10,即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已经影响到使用者的精神或躯体健康。

有害使用的方式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并经常与各种类型的不良社会后果相关联;

病人的某种使用方式或对某种特殊物质的使用遭到他人或文化处境的反对或导致负性社会后果,例如被捕或婚姻不和等。

–强调的是不良后果,滥用者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症状。

•耐受性(tolerance),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症状(withdrawalstate)

–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受体拮抗剂后所出现的、令人痛苦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不同药物的戒断综合征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和体征

–强度与品种\剂量\使用时间\途径\停药速度等有关

–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rebound)

•第七章精神分裂

•SCH流行病学:

终身患病率1%

•SCH的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

非特异性症状

–人格改变样的表现:

孤僻,懒散,注意涣散,无上进心,社会退缩,对外界事物无兴趣,与亲人疏远,古怪观念,言谈空洞或无条理。

–神经症样表现:

头痛,失眠,乏力,情绪不稳,无由焦虑,或强迫行为等。

•显症期症状

维度:

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症状、激越症状。

–阳性症状:

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行为(瓦解症状)

•幻觉:

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是SCH的典型症状。

•妄想:

原发、泛化、荒谬、隐蔽

•瓦解症状群:

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恰当行为。

–阴性症状指正常心理活动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知方面的缺陷。

意志减退和快感缺乏是最常见的阴线症状。

•意志减退

•快感缺失

•情感迟钝

•社交退宿

•言语贫乏

–情感症状

–激越症状

•攻击他人:

危险因素:

男性、病前存在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物质滥用、幻觉妄想支配。

最佳预测指标是既往的攻击、暴力行为。

•自杀:

最终自杀成功者5%。

–认知症状

•注意、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情节记忆、抽象概括、创造力

•是特质指标,是SCH的核心症状或内表型

–病程与结局

–约20%患者一次发作缓解后终身不发。

–首发患者,75%以上可达临床痊愈,但复发或不断恶化比率高。

5年内80%复发,中断治疗者复发风险是坚持治疗者的5倍。

–对发表于1966—2003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的系统回顾后发现,预后良好者占42%,一般者35%,不良者占27%。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一般原则强调早期、足量(个体化的最低有效剂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维持剂量可酌情减少,通常为巩固治疗期间剂量的1/2-2/3(要个体化)。

–选药原则应根据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年龄、性别及经济状况而定。

–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治疗程序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

一般来说,维持期治疗时间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对于首发的、缓慢起病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

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以相应较短。

最终,只有不足1/5的患者可能停药.如果决定停药,一定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复发的先兆症状和应对措施。

–安全原则在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压、心率、心功能,血常规、肝、肾、血糖和血脂,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心境障碍

•2009年费立鹏等对中国4个省6万余名受试者的一项大型分析研究显示,各种精神疾病总的患病率高达17%,其中心境障碍的现患率6.1%。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而双相障碍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

1.2。

•神经生化因素

•5-HT假说该假说认为5-HT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5-HT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NE假说该假说认为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NE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多巴胺DA假说该假说认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DA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

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

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

–情绪低落

–抑郁性认知常有“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用。

–自杀观念和行为

–兴趣缺乏

–快感缺失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精神运动性改变

–焦虑: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

–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

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

–食欲下降

–精力缺失

–其他躯体不适:

可有非特异性的疼痛,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脏器。

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可与抑郁心境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

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关系、贫穷、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

•躁狂发作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症状。

–1、情感高涨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为特征。

–2、思维奔逸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障碍

–4、夸大观念和夸大妄想

–5、睡眠需求减少

–6、其他症状可有食欲亢进、性欲亢进,有时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

轻躁狂

•混合发作

临床分型:

1抑郁障碍,2双相障碍,3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

•病程和预后

–抑郁障碍

•几乎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患抑郁障碍的可能,以30-40岁居多。

•首发抑郁后约半数以上会在未来五年内出现再次的复发。

有1/3的患者甚至在第一年内就复发。

•未经治疗的抑郁发作病程一般持续6-13个月,通过药物治疗可将此病程缩短至3个月左右,治疗开始越早病程缩短越显著。

•抗抑郁治疗如不足3个月,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能出现抑郁障碍的复燃。

•抑郁障碍的自杀率为10%-15%,首次发作后的5年间自杀率最高。

•有过1次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50%,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70%,有过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几乎100%会复发。

对每次抑郁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60%-80%

•治疗与预防

•抑郁障碍的治疗

–治疗目标抑郁障碍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尽早消除临床症状;

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③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问答)抗抑郁药治疗有效率60%-80%,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是:

①个体化合理用药。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不要骤停,避免出现撤药综合征。

③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4-6周)。

④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

⑤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的治疗。

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

–治疗策略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策略。

分为:

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①考虑抑郁障碍症状特点。

②既往用药史。

③药理学特征。

④药物间相互作用。

⑤患者躯体状况和耐受性。

⑥治疗获益及药物价格。

目前一般推荐SSRIs、SNRIs、NaSSAs作为一线药物选用。

–电抽搐治疗或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抑郁木僵的患者,应首选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6-12次为一个疗程。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

–心理治疗

•双相障碍的治疗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综合治疗原则。

②个体化治疗原则。

③长期治疗原则。

④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原则: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在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可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物,特别是具有同时作用于5-HT和NE的药物。

⑤联合用药治疗原则:

药物联用方式有两种或多种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

⑥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原则:

锂盐、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等。

•双相躁狂发作的治疗各类躁狂发作均以药物治疗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

–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目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主要包括锂盐(碳酸锂)和卡马西平、丙戊酸盐。

其他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加巴喷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与氯氮平等),可作为候选的心境稳定剂使用。

•1)锂盐:

锂盐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治疗躁狂的总有效率约为70%。

碳酸锂一般起效时间7-10天。

急性躁狂发作时碳酸锂的治疗剂量一般为1000-2000mg/d,维持治疗剂量500-700mg/d。

急性治疗期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6-1.2mmol/L,维持治疗期为0.4-0.8mmol/L。

老年患者血锂浓度不宜超过1.0mmol/L。

•2)抗癫痫药:

当碳酸锂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碳酸锂治疗时可选用此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丙戊酸盐(钠盐或镁盐)或卡马西平。

丙戊酸盐成人用量可缓增至800-1200mg/d,最高不超过1800mg/d,维持剂量400-600mg/d,推荐治疗血药浓度为50-120μg/ml。

卡马西平成人用量可缓增至1000mg/d,最高1600mg/d,维持剂量200-600mg/d,推荐治疗血药浓度为4-12μg/ml。

卡马西平适用于锂盐治疗无效、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患者。

•3)抗精神病药物:

对严重兴奋、激惹、攻击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患者,治疗早期可短期联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连用抗精神病药物。

尽量选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4)苯二氮卓类药物:

躁狂发作治疗早期常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控制兴奋、激惹、攻击、失眠等症状。

–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可分为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

急性治疗期6-8周,巩固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

维持治疗期是为了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未定论。

•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极度兴奋躁动、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使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一般隔日一次,4-10次为一疗程。

•双相抑郁发作的治疗

–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