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801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C.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

D.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D

【解析】

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项错误。

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

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

【答案】B

分封制一般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正确;

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

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

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项错误。

点睛:

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

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

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3.汉高祖刘邦时期,规定女子到15岁还没有结婚,每年必须缴纳120钱“单身税”。

其子刘盈即位后,“单身税”由120钱变为600钱。

汉初这一做法旨在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贯彻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

C.实现人口的快速增殖

D.鼓励增加劳动力发展生产

【答案】C

汉初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人口大减,为了快速增值人口,实行征收“单身税”的政策,故C项正确;

此时汉朝经济比较凋敝,对农民实行免税措施,显然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

材料中收税的目的和三纲五常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措施是鼓励女子出嫁,不是增加劳动力,故D项错误。

4.唐代节度使掌握着士兵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

宋初节度使名号用来礼遇罢政后功臣故老和宰相,让其出守外地。

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C.官吏选拔制度成熟

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答案】A

唐朝节度使权力较大,而宋代节度使只是名义上接待作用,显然节度使的权力在宋代受到严重剥夺,体现出宋代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故A项正确;

节度使并不是行政区划的管理合理化,故B项错误;

节度使属于地方官吏,不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是加强对于地方管理,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

5.“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

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

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材料中“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小说主人公,显然是市民阶层的扩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故D项正确;

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A项错误;

传统伦理观念并没有瓦解,故B项错误;

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在清朝时期,故C项错误。

6.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

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

这一变化表明

A.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

B.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D.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于西方器物认识的转变,说明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故A项正确;

师夷长技只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不是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

材料中观点不代表政府的观点,故C项错误;

儒家思想当时一直还是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

7.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C.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D.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1913-1920属于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的下降,正说明民族资本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

列强此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就是明例,故A项错误;

外国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是丧失,故C项错误;

此时属于民族资本发展较快,政府并不是大力发展实业,故D项错误。

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其背景是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

左"

倾错误影响下,大放"

卫星"

夸大产量导致的巨额粮食征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

大锅饭"

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

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

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

8.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

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

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日本侵华期间,为了保持足够的战争资源,适应长期战争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故A项正确;

材料中描述的地区属于解放区,不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故B项错误;

材料中提及措施主要是满足战争需要,不是打击根据地经济,故C项错误;

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不是材料中的目的,故D项错误。

9.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

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鉴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破坏,中央从1960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八字方针,表格中1964、1965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现象,故C项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此时仍然存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废除,故A项错误;

B中的难以消除说法绝对;

文革时期是1966-1976年,不符合表格时间,故D项错误。

10.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

这表明了罗马法

A.重视私有财产保护

B.法理精深结构严谨

C.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D.被后世继承与发展

“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说明罗马法的理念和法律相关规定被后世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

A属于罗马法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法理精深结构严谨属于罗马法特点,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影响,故B项错误;

C中普遍说法绝对,排除。

11.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

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

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

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

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

12.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苏联

A.经济建设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C.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升国际地位

【详解】图片显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成就,到1928年,由于苏联的工业产值较低。

苏联还遇到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苏联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是不能保卫苏维埃政权,因此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故C项正确。

A项是材料中现象,并不是题干原因。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是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当时苏联的目的是保卫苏维埃政权需要,不是提升国际地位需要,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1712-1778)以契约论为武器,论证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

他认为,人民推翻暴君之后,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组成新的国家。

他强调,必须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

国家的最高主权属于人民。

卢梭认为作为主权具体体现的立法权也应属于人民,他说:

“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

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外,只能以法行事。

领袖、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执法人,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抑君权,伸民权”,谭嗣同(1864-1898)在《仁学》中提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君末也,民本也。

……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这种类似法国革命先导卢梭“民约论”的思想,在谭嗣同的论著中不止一处谈到。

梁启超说:

“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论多与暗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谭嗣同社会契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的异同。

【答案】答案要点:

(1)卢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