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33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docx

煤气发生炉安全评价

1概述

1.1评价目的

1.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证生产装置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确保企业生产运行安全。

1.1.2找出该单位煤气站装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1.1.3找出煤气站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安全对策与措施,为装置的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2评价依据

1.2.1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4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8号(1990)];

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1996)3号令];

6)《关于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综合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鲁安监发(2002)28号];

7)《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141号);

8)《××市消防管理条例》;

9)××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煤气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淄政办发电(2004)19号];

10)《关于印发〈安全评价通则〉的通知》[安监管规划字(2003)37号]。

1.2.2本项目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1)《××峰霞陶瓷有限公司专项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

2)××峰霞陶瓷有限公司煤气站项目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1.2.3评价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3)《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4)《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86);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9)《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0)《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11)《职业性接触有毒物程度分级》(GB5044-85);

12)《安全标志》(GB2894-96);

1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93);

14)《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

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版);

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

1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

19)《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2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J102-85);

21)《低压锅炉水质》(GB1576-1996);

22)《常用固定床煤气发生炉通用技术条件》(JB7327-94);

23)《钢制焊接常压技术条件》(JB2880-81);

24)《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GB9143-88);

25)其他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1.3评价范围

根据市煤气炉专项整治办公室的要求,本评价的范围仅限于该单位煤气站装置(不包括煤气用户车间)所涉及到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劳动安全评价;凡涉及本工程的消防、压力容器及净化设备的检测以及环境保护等其他问题,则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不包括在本评价范围之内。

1.4评价有效期限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安全评价报告的有效期限为二年,从二00四年九月至二00六年九月。

1.5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见图1-1。

2评价项目概况

2.1企业简介

××峰霞陶瓷有限公司,2004年建厂,厂区位于××市××区××镇凤凰村西,××工业园内,占地30余亩。

主要生产耐磨砖和陶瓷壁画,年产能力为8万m2耐磨瓷砖盒陶瓷壁画。

厂区地势平坦,车间及其他公用设施布局合理,制陶设备先进,工艺合理,原料、成型、烧制全部采用微机控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烧成燃料主要为煤气。

共有2台煤气炉,其中1#煤气炉为Φ3.0m的单段冷煤气发生炉,2#煤气炉为Φ3.0m的单段热煤气发生炉。

2.2煤气站基本情况

2.2.1发生炉煤气站基本情况

××峰霞陶瓷有限公司,煤气站基本情况见表2.2-1

2.2.2厂区生产装置平面布置

厂区平面布置见附图。

 

1#煤气炉基本情况表表2.2-1

单位名称

××峰霞陶瓷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市临淄区××镇凤凰村西

法人代表

刘德峰

联系电话

煤气站站长

联系电话

设备情况

煤气炉装置设计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煤气炉

台数

1

规格

Φ3.0m

工作压力

0.3MPa

制造单位

××中压容器厂

装置安装单位

安装工程公司

装置结构型式

单段式冷煤气发生炉

现有净化设备

双竖管 电捕焦油器电除轻油器

洗涤塔捕滴器 

净化设备制造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净化设备安装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操作人员情况

操作人员总数

10人

持证人员总数

6人

发证单位

××市安监局

安全防护情况

氧气呼吸器数量

空气呼吸器数量

通风式防毒面具数量

有毒气体检测仪

台式

便携式

型号

数量

是否制定事故救援预案

制定

2#煤气炉基本情况表表2.2-2

单位名称

××峰霞陶瓷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市××区××镇凤凰村西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煤气站站长

联系电话

设备情况

煤气炉装置设计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煤气炉

台数

1

规格

Φ3.0m

工作压力

0.3MPa

制造单位

××中压容器厂

装置安装单位

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装置结构型式

单段式热煤气发生炉

现有净化设备

落灰斗平底除尘器

净化设备制造单位

××容器厂

净化设备安装单位

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操作人员情况

操作人员总数

6人

持证人员总数

发证单位

××市安监局

安全防护情况

氧气呼吸器数量

空气呼吸器数量

通风式防毒面具数量

有毒气体检测仪

台式

便携式

型号

数量

是否制定事故救援预案

制定

备注

2.3生产规模、工艺流程

2.3.1生产规模

煤气生产量:

单台煤气发生炉:

3600m3/h

2.3.2主要原材料

热煤气炉主要原料为无烟煤,冷煤气炉主要原料为烟煤。

煤主要从山西进货。

2.3.3工艺流程简介

在煤气发生炉内,燃烧与气化过程的主要热化学反应式如下:

C+O2=CO2+Q

C+CO2=2CO-Q

C+H2O=CO+H2-Q

C+H2O=CO2+H2-Q

CO+H2O=CO2+H2+Q

1)1#炉工艺流程简介

1#属于单段式冷煤气炉。

其工艺流程为:

外来蒸汽和空气混合作为气化剂,进入煤气发生炉,经过炉内各层后,产生煤气,煤气从炉内出来后,经过双竖管、电捕焦油器、电捕轻油器、洗涤塔、捕滴器,然后由煤气加压机送往车间。

另外,煤气在双竖管出来后,也可以经过隔断水封,直接到洗涤塔、捕滴器后成为低温干净煤气,由煤气加压机输送到车间。

2)2#炉工艺流程简介

2#炉都属于单段式热煤气炉。

其工艺流程为:

空气和汽包产生的蒸气混合后,由炉底进入煤气发生炉,经过渣层预热,进入氧化层,气化剂中的氧气和碳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高温,使气化剂温度进一步提高,然后高温的气化剂进入还原层,二氧化碳、水蒸气与碳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较多的氢气,少量的甲烷、硫化氢等混合气体,简称煤气。

高温煤气经过蒸馏层、干燥层、空层后,进入落灰斜管,再经过旋风除尘器、煤气管道进入车间燃烧。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特性

煤气炉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CO(23~27%)、H2(10~18%)、H2S、CO2(5~8%)、CH4(0.3~1.3%)、N2(48~60%)等。

装置主要危险物质特性见表3-1。

表3-1装置主要危险物质特性表

序号

物质名称

自燃温度℃

爆炸极限(下限~上限V%)

火灾危险分类

化学危险性分类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最高容许浓度(mg/m3)

侵入人体途径

1

一氧化碳

610

12.5~74.2

乙类

易燃气体

30

吸、皮、食

2

氢气

400

4.1~74.1

甲类

易燃气体

吸、皮、食

3

硫化氢

260

4.0~46

甲类

易燃气体

20

吸、皮、食

4

甲烷

537

5.3~15

甲类

易燃气体

吸、皮、食

5

二氧化碳

-

-

戊类

不燃气体

吸、皮、食

6

氮气

-

-

戊类

不燃气体

吸、皮、食

注:

食—经口食入皮—经皮吸收吸—经呼吸道

3.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3.2.1一氧化碳

1)理化性质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类别为第2.1类易燃气体,主要用途作为燃料和化学合成。

禁忌物为强氧化剂、碱类。

具体理化参数如下:

相对密度:

0.79(水=1)、0.97(空气=1)

熔点(℃):

-199.1

沸点(℃):

-191.4

闪点(℃):

<-50

爆炸极限(V/V):

12.5%~74.2%

自燃温度(℃):

610

临界温度(℃):

-140.2

临界压力(MPa):

3.50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0

2)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本品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中燃烧时为蓝色火焰,遇明火、高热和摩擦、抗击的火花能引起燃烧爆炸。

3)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中国规定的接触极限值为30mg/m3。

4)急救措施

人员意外接触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

就医。

5)防范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6)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