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8904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说明书解析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装配要求11

13.模具的总装顺序12

14.试模12

15.试模与调整14

16.试模与调整前的检查内容14

17.试模与调整14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料01

一、课程设计任务(论文)题目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

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评阅人职称

设计题目20:

侧抽芯注射模装配工艺设计

一、模具装配技术要求及确定

1模具外观

模具外露非工作部分棱边应倒圆角。

大中型模具应设起吊孔、起吊环,以供搬运和安装时用。

模具的闭合高度应符合设备配合部位的尺寸,模具顶出形式,并模距离均应符合总装及有关技术要求。

2模具装配精度

(1)组成模具零件的材料、加工精度、热处理要求均应符合相应图纸要求。

(2)模具闭合后各承压面(或分型面)之间要闭合严密,无缝隙。

(3)动、定模座安装面对分型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5:

300,导柱、导套对模板的垂直度不大于0.02:

100。

(4)成型零件表面应光洁、无伤痕,并应抛光、镀铬。

(5)各活动零件装配后要间隙适当,起止位置正确,动作平稳可靠,各嵌镶紧固零件要紧固、安全可靠。

(6)冷却水路畅通无漏水,电加热系统要绝缘良好无漏电现象,并能达到模温要求。

(7)装配后的模具要求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制件要符合图纸要求。

二、各组部件装配

1型芯、型腔凹模与模板的装配

1技术要求

1)该模具装配图,型芯与固定板孔一般采用H7/m6配合,配合过紧,压入后将使模板变形。

2)零件装配前,应将影响装配的尖角倒棱修成圆角。

3)型芯凹模与固定板配合后,型面上要求严密、无缝隙。

因此型腔的凹模的压入端不允许修出斜度,而应在模板上修出倒入斜度。

4)型芯或型腔凹模压入模板时应保持平稳、垂直。

随时测量并校正其垂直度误差,最好在压入一半时,再测量并校正一次,待全部压入后,应最后作垂直度误差测量。

5)为了便于将型芯和型腔凹模压入模板内并防止切环孔壁,在其压入端应设置导入斜度。

2装配方法及顺序

1.型芯与模板的装配

装配的方法采用压入装配法,固定板型孔为通孔时,型芯、型腔凹模装配方法可采用直接压入法,将型芯及型腔凹模压入模板型孔中,压入前,要在模板上调整好位置,并在压入表面涂以润滑油,以便压入。

压入时,要缓慢用力,始终保持平稳、垂直。

压入后要用销钉定位,防止转动。

2.型腔凹模与模板的装配

一般注射模的型腔部分使用镶嵌和拼块形式很多,此装配图中型腔部分为单件整体型腔。

装配方法采用压入法镶入模板,镶入后型面上要求紧密无缝。

因此型腔凹模压入端一般不允许修出斜度,而将导入斜度放在模板上。

圆形型腔镶入模板孔后,要调整型腔形状和模板的相对位置及其最终定位。

调整方法如下:

1)部分压入后调整型腔凹模压入一小部分后,再调整其位置。

可用百分表校正其直线部分,如有偏差,可用管子钳等工具将其旋转到正确位置,然后将其型腔凹模全部压入模板。

2)全部压入后调整将型腔全部压入模板后,再调整其位置。

采用这种方法时,不能采用过盈配合,一般留有0.01—0.02mm的间隙,位置调整正确后,用销钉定位,防止其转动。

3.型芯端面与加料室底平面间间隙

图所示是装配后在型芯端面与加料室底平面间出现了间隙,可采用下列方法消除:

1修磨固定板平面A:

修磨时需要拆下型芯,磨去的金属层厚度等于间隙值Δ。

2磨型腔上平面B:

修磨时不需要拆卸零件,比较方便。

3修磨型芯(或固定板台肩C:

采用这种修磨法应在型芯装配合格后再将支承面D磨平。

此法适用于多型芯模具。

4.装配后型腔端面与型芯固定板间间隙

图所示是装配后型腔端面与型芯固定板间有间隙(Δ)。

为了消除间隙可采用以下修配方法:

1修磨型芯工作面A:

只适用于型芯端面为平面的情况。

2在型芯台肩和固定板的沉孔底部垫人垫片:

如图b所示。

此方法只适用于小模具。

3在固定板和型腔的上平面之间设置垫块:

如图c所示,垫块厚度不小于2mm。

2浇口套的装配

浇口套与定模板的配合一般采用H7/m6。

它压人模板后,其台肩应和沉孔底面贴紧。

装配的浇口套,其压人端与配合孔间应无缝隙。

装配好的浇口套

所以,浇口套的压入端不允许有导人斜度,应将导人斜度开在模板上浇口套配合孔的人口处。

为了防止在压入时浇口套将配合孔壁切坏,常将浇口套的压入端倒成小圆角。

在浇口套加工时应留有去除圆角的修磨余量Z,压入后使圆角突出在模板之外,如图所示。

然后在平面磨床上磨平,如图所示。

最后再把修磨后的浇口套稍微退出,将固定板磨去0.02mm,重新压入后成为图所示的形式。

台肩对定模板的高出量0.02mm亦可采用修磨来保证。

压人后的浇口套修磨浇口套

3推杆的装配

推杆为推出制件所用,推杆应运动灵活,尽量避免磨损。

推杆由推杆固定板及推板带动运动。

由导向装置对推板进行支承和导向。

导柱、导套导向的圆形推杆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装配:

(1) 

 

配作导柱、导套孔:

将推板、推杆固定板、支承板重叠在一起,配钻导柱、导套孔。

(2)配作推杆孔及复位杆孔:

将支承板与动模板(型腔、型芯重叠,配钻复位杆孔,按型腔(型芯上已加工好的推杆孔,配钻支承板上的推杆孔。

配钻时以固定板和支承板的定位销定位。

(3)推杆装配按下列步骤操作:

1将推杆孔人口处和推杆顶端倒出小圆角或斜度;

当推杆数量较多时,应与推杆孔进行选择配合,保证滑动灵活,不溢料。

2检查推杆尾部台肩厚度及推板固定板的沉孔深度,保证装配后有0.05mm的间隙,对过厚者应进行修磨。

3将推杆及复位杆装入固定板,盖上推板,用螺钉紧固。

4检查及修磨推杆及复位杆顶端面。

4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

滑块抽芯机构装配后,应保证滑块型芯与凹模达到所要求的配合间隙;

滑块运动灵活、有足够的行程、正确的起止位置。

滑块装配常常要以凹模的型面为基准。

因此,它的装配要在凹模装配后进行。

其装配顺序如下:

(1)装配凹模(或型芯

将凹模镶拼压入固定板。

磨上、下平面并保证尺寸A。

如图所示。

(2)加工滑块槽

将凹模镶块退出固定板,精加工滑块槽。

其深度按M面决定。

如图所示。

N为槽的底面。

T形槽按滑块台肩实际尺寸精铣后,钳工最后修正。

(3)钻型芯固定孔

利用定中心工具在滑块上压出圆形印迹,如图所示。

按印迹找正,钻、镗型芯固定孔。

(4)装配滑块型芯

在模具闭合时滑块型芯应与定模型芯接触,如图5-44所示。

一般都在型芯上留出余量通过修磨来达到。

其操作过程如下:

1将型芯端部磨成和定模型芯相应部位吻合的形状。

2将滑块装入滑块槽,使端面与型腔镶块的A面接触,测得尺寸b。

3将型芯装入滑块并推入滑块槽,使滑块型芯与定模型芯接触,测得尺寸α。

4修磨滑块型芯,其修磨量为(b-a)为(0.05-0.1mm。

(0.05-0.1mm为滑块端面与型腔镶块A之间的间隙。

5将修磨正确的型芯与滑块配钻销钉孔后用销钉定位。

(5)锁紧块的装配

在模具闭合时锁紧块斜面必须和滑块斜面均匀接触,并保证有足够的锁紧力。

为此,在装配时要求在模具闭合状态下,分型面之间应保留0.2mm的间隙,如图所示,此间隙靠修磨滑块斜面预留的修磨量保证。

此外,锁紧块在受力状态下不能向闭模方向松动,所以,锁紧块的后端面应与定模板处于同一平面。

根据上述要求,锁紧块的装配方法如下:

1用螺钉紧固锁紧块。

2修磨滑块斜面,使与锁紧块斜面密合。

其修磨量为:

b=(a-0.2mmsinα

3锁紧块与定模板一起钻饺定位销孔,装入定位销。

4将锁紧块后端面与定模板一起磨平。

(6)加工斜导柱孔。

(7)修磨限位块

开模后滑块复位的起始位置由限位块定位。

在设计模具时一般使滑块后端面与定模板外形齐平,由于加工中的误差而使两者不处于同一平面时,可按需要将限位块修磨成台阶形。

5导柱、导套的装配

导柱、导套分别安装于动模板和定模板,是模具开模、合模的导向装置。

导柱、导套的压入导柱、导套压入动、定模板后,开模合模时,导柱、导套间应滑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因此,压入时注意以下几点在:

(1)导柱、导套应进行选配。

(2)导套压入时应校正垂直度,导柱压入时可借助于导套作导向。

(3)压入导柱时,应先压距离最远的两个导柱,并试开、合模是否灵活,如发现有阻滞现象,应用红粉涂于导柱表面后再导套内往复运动,观察卡紧部位,调整后,重新装配。

两个导柱安装合适后,在依次压入第三个、第四个,每压入一个应进行一次上述实验,直到合适为止。

三、模具总装过程

1、总装图

2、装配要求

1装配后模具安装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0.05mm。

2模具闭合后分型面应均匀密合。

3导柱、导套滑动灵活,推件时推杆和卸料极动作必须保持同步。

4合模后,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的型芯必须紧密接触。

在进行总装前,模具已完成导柱、导套等零件的装配并检查合格。

3、模具的总装顺序

(1)装配动模部分

1)装配型芯:

在装配前,钳工应先修光卸料板18的型孔,并与型芯作配合检查,要求滑块灵活,然后将导柱5穿人卸料板导套8的孔内,将动模固定板7和卸料板合拢。

在型芯上的螺孔口部涂红粉后放入卸料板型孔内,在动模固定板上复印出螺孔的位置。

取下卸料板和型芯,在固定板上加工螺钉过孔。

把销钉套压人型芯并装好拉料杆后,将动模固定板、卸料板和型芯重新装合在一起,调整好型芯的位置后,用螺钉紧固。

按固定板背面的划线,钻、绞定位销孔,打人定位销。

2) 

动模固定板上的推杆孔:

先通过型芯上的推杆孔,在动模固定板上钻锥窝;

拆下型芯,按锥窝钻出固定板上的推杆孔。

将矩形推杆穿入推杆固定板、动模固定板和型芯(板上的方孔已在装配前加工好)。

用平行夹头将推杆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夹紧,通过动模固定板配钻推杆固定板上的推杆孔。

4) 

推杆及复位杆

将推板和推杆固定板叠合,配钻限位螺钉过孔及推杆固定板上的螺孔并攻螺纹。

将推杆、复位杆装入固定板后盖上推板用螺钉紧固,并将其装入动模,检查及修磨推杆、复位杆的顶端面。

5) 

垫块装配

先在垫块上钻螺钉过孔、锪沉孔。

再将垫块和推板侧面接触,然后用平行夹头把垫块和动模固定板夹紧,通过垫块上的螺钉过孔在动模固定板上钻锥窝,并钻、铰销钉孔。

拆下垫块在动模固定板上钻孔并攻螺纹。

(2)装配定模部分

1)镶块11、16与定模17的装配

先将镶块16、型芯15装入定模,测量出两者突出型面的实际尺寸。

退出定模,按型芯9的高度和定模深度的实际尺寸,单独对型芯和镶块进行修磨后,再装入定模,检查镶块16、型芯15和型芯9,看定模与卸料板是否同时接触。

将型芯12装入镶块11中,用销孔定位。

以镶块外形和斜面作基准,预磨型芯斜面。

将经过上述预磨的型芯、镶块装入定模,再将定模和卸料板合拢,测量出分型面的间隙尺寸后,将镶块11退出,按测出的间隙尺寸,精磨型芯的斜面到要求尺寸。

将镶块11装入定模后,磨平定模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