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873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docx

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主题记心中

本单元包括“地表探秘”、“地震”、“火山”和’岩石“。

从地表探秘入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球板块运动、地壳抬升、高山形成的一些秘密,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了解地表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剧烈变化。

继而体验地震危害、避震演戏、模拟火山喷发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地震、火山的巨大危害,了解地震、火山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科学避震的一些基本方法。

 

18·地表探秘

精彩点题

本课从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观察研究地图上大西洋海岸线轮廓的故事引入,引导学生用拼图游戏的方法感受体验魏格纳地质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从中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懂得地球板块不断运动的秘密

关注目标

1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板块的运动的规律

2能通过与其它同学交流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

3能推测喜马拉雅上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

名师伴你行

1.拼图游戏

实验题目:

拼图游戏。

实验要求:

制作一张世界地图的拼图板。

实验器材:

硬厚纸板、颜料和胶水、剪刀、铅笔、世界地图。

操作步骤:

(1)复制一张世界地图

(2)把复制的地图粘在硬纸板上,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许多硬纸板。

(3)试着将小直板拼一拼

(4)看看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轮廓彼此吻合。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小心剪刀伤手

二科学家在考察世界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了生物化石。

对这种现象你能解释吗?

我的解释是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

2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

实验题目:

山脉的形成。

实验要求:

山脉的形成。

实验器材:

多种颜色的橡皮泥、橡皮泥切割刀。

实验步骤:

(1)将四五块不同颜色的条状橡皮泥一块一块地迭起来,就好比是组成地壳的岩层。

(2)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3)观察“岩层”的运动

(4)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挤压或抬升橡皮泥,模拟地球岩层的运动

(5)得出结论:

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处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地壳的挤压、抬升,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随堂检测

一仔细填一填

1、1910年,德国科学家()在观看地图时发现,()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洲和()大陆的海岸线轮廓彼此吻合。

2、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大板块和十几小块板块拼接而成的

3、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地壳板块有的()、()、(),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

4在看似平静的地球表面上,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令人震撼的变化,如山崩地裂的()猛烈喷发的()等

5我国西藏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化石

二认真选一选

1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是()

A湖泊B平原C海洋D河流

2()的力量导致地壳的不断挤压、抬升,形成地表的高山和海洋

A人B地球内部C太阳能D动植物

3下列大洲处于同一板块的是()

A北美洲和南美洲B欧洲和非洲

三判断

1远古时代,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经过亿万年的运动,才形成了现在的大洲和大洋()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

3地球的结构是不会变动的()

4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等,自古就是这个样子的()

5高山都是有地球板块移动时挤压作用形成的()

四认真答一答

1大部分高山是怎样形成的?

 

2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们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了海洋化石。

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答案

一1魏格纳、大西、南北美、亚欧2六3碰撞、挤压下沉开裂滑动4地震、火山5喜马拉雅山、海洋

二1C2B3A

三1对2对3错4错5错

四1大部分高山是由地壳移动时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高山

2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

 

19.地震

精彩点题

地震是目前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现象,了解地震危害,懂得避震的一些基本知识。

关注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它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概念说出地震的概念

4能描绘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5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名师伴你行

一了解地震危害

1模拟实验

实验题目;断裂模拟试验:

实验要求:

了解多数地震的产生原因。

实验器材:

细干小木棍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对岩层发生断裂,产生震动,造成地震,进行实验验证。

(3)木棍比作岩层,弯曲表示褶皱,折断代表断裂。

(4)分析一般地震时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温馨提示:

A选用直径7毫米左右的木棍,效果好。

B也可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进行实验。

(1)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等)模型。

(2)快速移动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3)当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学生会受到心灵的冲击,引导学生体验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人们的恐惧与无奈心情,感受到地震灾害的无情。

(4)得出结论;地震有哪些危害?

(5)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等实在太可怕了。

还可使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人身伤亡、大量社会物质损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瘟疫等。

二避震演习;当地震来时我们该怎么办?

总结得出结论: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

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

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镯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随堂检测

一仔细填一填

1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2地震是最为严重的()之一。

它能在瞬间让整座城市变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动仪

4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7·8级大地震,城市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的地震灾害

二仔细选一选

1绝大多数地震的原因是()

A火山喷发B岩层断裂C山洪暴发

2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

A跳出楼外B收拾贵重物品C远离高压线

3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是()研制的

A张衡B祖冲之C华佗

三判断

1地震发生时会引起水灾,但不会引起水灾()

2地震是不可预测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3当地震来时我们不应该躲在屋内()

4我国是研究地震最早的国家()

5岩石很坚硬,当受到巨大压力时,也不会发生变动()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预报地震的方法会越来越科学、准确()

四简答

1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2地震的危害是什么?

 

五拓展创新

当发生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

一1地震2自然灾害、废墟3张衡4唐山地区最严重

二1B2C3A

三1错2错3对4对5错6对

四1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漏等.

2能使建筑物倒塌、损坏、人身伤亡、大量社会物质损失惨重、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火灾等。

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

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

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镯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0课火山

精彩点题

本课设计了模拟火山喷发、关于火山预报的科学在线,另外,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其中,“模拟火山喷发”活动,通过一个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模拟火山喷发时的景象,初步了解融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内部喷发而出的,从而对火山喷发的原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目标认定

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3能大胆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

名师伴你行

1融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

2设计实验来说明

实验名称:

模拟火山喷发

材料:

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洁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步骤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洁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形成了像喷泉一样的喷发现象,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下流,好像火山的岩浆喷发现象。

得出的结论: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石,这些炽热的岩石处于融化状态,熔化的岩石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在一定时候,会喷发而出,形成地球表面上的火山喷发现象。

火山喷发的岩浆像煮沸了的粥和火龙一样顺着山坡向下流。

3地球内部有什么?

把自己知道的与其它同学交流。

地球最外面的一层是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平均厚度仅17千米;地壳之下是地幔,它处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之下,是一层炽热的向上流动的液体,厚度约2900千米;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地核,它是由外核和内核组成的。

外核是由炽热的液体金属组成,内核则是由固体金属组成。

地球好像一个鸡蛋,地壳就相当于薄薄的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而地核相当于蛋黄。

 

随堂检测

一仔细填一填

1、1000多年前,古意大利的()火山突然喷发。

一夜间,火山脚下繁华的()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

2、火山喷发预报,大多数是依据()、()、和()作出的。

依据这些资料,科学家绘制出(),在图上标出岩浆可能()的路径和火山灰()等。

根据火山喷发预报,人们常采用()手段,改变()的流动路径,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3、19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儒勒·凡尔纳写过一本着名的科幻小说()。

它描述了勇敢的科学家烈登布鲁克教授,从一座死火山的()进入地球(),在地球内部进行()的经历

4火山是地壳深处的()在你巨大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而形成的。

5火山喷发时,()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胜地。

二认真选一选

1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

A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B地壳较厚而坚固处

2火山喷发前的现象()

A大地震动B地下有响声C空气中有异味D地表温度骤然上升

3与火山喷发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地壳某些部位较薄弱B地壳某些部位有裂缝C地壳内有岩浆,内部压力大D地面上的岩石严重风化

下列不属于火山长发地区的是()

A长白山B泰山C富士山

三设计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

器材:

步骤:

看到的现象:

 

得出的结论:

 

四简答

火山喷发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拓展创新

19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地心之旅》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想象,试着写一篇科幻短文。

 

答案

一1维苏威、庞贝古城2历史资料、实地观察、卫星探测、险情图、流动、沉降区、人为手段、熔岩3《地心之旅》、火山口、内部、探险4岩浆5火山灰、火山岩、地热二1A2AB3D4B三实验名称:

模拟火山喷发

材料:

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