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
(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
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
人物+事件+关键词)
(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课件)
(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点拨: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b、计算:
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
(5万间)
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
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这段话。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b、81岁高龄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在这沙漠地带创造了一片绿洲,让我们带着惊叹,钦佩,赞美的语气一起再读读老人创造的奇迹。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a、根据同学交流,课件出示“知识链接”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冻、沙尘暴。
b、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盘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了这片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如何呢?
(想象老人战胜恶劣环境困难种树的一个场景)
(3)师引入: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去世时,他继续种树;
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
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老人创造的奇迹,来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的句子吗?
2、课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4、老人怎样实现自身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5、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
6、出示资料,介绍老人。
7、写话练习。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身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险恶肆虐盘踞山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领悟作者运用典型事例+评论的表达方法,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核心问题】
领悟作者运用典型事例+评论的表达方法,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导学设计】
板块一:
理清思路,感受环境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梁衡去体会81岁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学习活动一: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造福于后代。
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青山不老”的?
指名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青山不老呢?
学习活动二:
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青山的句子。
交流一: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了一层层的梯。
a读着这样的青山,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哪些词语?
b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用文中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绿洲”板书
c指导朗读:
想象画面去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d这块绿洲,真是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
他所创造的奇迹不止如此:
a读着这句话,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生交流数字)
b数字最有说服力。
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
(一百八十几个)
c齐读。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
”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
4.但在15年前,这片青山并不是这样的。
请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描写晋西北以前的句子。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
è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
)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a补充资料: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b看图片
c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板书:
险恶)
3.对比朗读:
男女生合作,对比朗读两段文字。
4.读着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触?
(两段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既读出了晋西北环境的险恶,又读出了15年后绿洲的美丽。
这篇课文是人物专访,开头这两段环境描写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
环境衬托)这是人物专访开头惯用的写作方法。
板块二:
聚焦写法,学习表达。
1.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在这段的写法上有什么发现吗?
a(引用县志)县志是什么?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这段县志你能读懂吗?
(借助注释)
b(段落最后标红)在段尾加上了自己的评论。
这是写人物传记的一种写法。
2.其实在文章的很多段落作者都运用了这种写法,细心的你们肯定能发现。
板书:
【典型事例+评论】
3.读到这里,我们静静地思考:
这片希望的青山将与黄土永存,永远不老,青山是不会老的,难道作者仅仅是写青山吗?
4.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是什么让你感到青山不老呢?
板块三:
小组合作,发现“青山不老”
1.小组合作:
(1)默读3-6自然段,思考:
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老人精神,摘录关键词填写表格,再用笔划一划作者评论的句子。
2.课件隐去事例,只留下评论,教师深情引读。
读着这些评论,你想说些什么?
文章读到这里,你理解了青山不老的含义了吗?
总结品质:
十五年如一日,平凡的老人用勤劳的双手,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黄山变成了绿洲,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奇迹。
他的灵魂与山川同存、与日月同辉。
青山是不会老的。
3.提炼材料,用上事例+评论的方法,写一写颁奖词。
学习活动四:
提炼材料,选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