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7937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性研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综合实践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创造了空间。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指导更为有效。

(二)研究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整体目标

(1)扩大学生科技人文知识领域,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

(2)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观察事物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

(3)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

2.分项目标

(1)陶冶情操,培养品德。

使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正确的道德观,良好的行为和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

(2)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初步了解人类的科技、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扩大学生的视野。

(3)发展特长,增长智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并逐步形成其特长,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

(4)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6)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7)在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中使教师角色得以转变,增强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

(8)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七至九年级各有侧重点,探索本地资源,让真我融入社会。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式开展活动,综合采用: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学习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经验,领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涵,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等文件,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本课题研究情况,把握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总结——实践,逐渐提升实验水平,丰富实验理论,完善课程实施的框架。

做到边实践边总结,把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实施经验汇成小册子,每月发给教师,时时学,增强老师的科研意识,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引导教师经常写教育教学随笔或论文、案例等。

3.个案研究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完全不同于学科学习的一门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有必要对各类学生作个案跟踪调查,建立跟踪分析档案,并总结提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育教学上的特有优势。

以点带面,关注学生,教师在实验研究中个体的发展,通过对个体的监控,不断探索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

4.观察法、调查法。

在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前,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访谈,编写出富有当地特色的课程内容。

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处处留心师生活动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师生活动的倾向,为顺利实验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时间完成,即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

1.定课题名称、确立课题研究组,培训了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开题报告,设计了课题实施方案,以方案指导活动。

2.建立管理体系

成立领导小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工作分三条线:

A:

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落实课题

B:

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班级—学习委员—学生课题研究

C:

学科课题组—课题导师—学生课题组组长

(1)动员布置

由课题组成员做动员工作,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开展实践活动。

(2)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校本培训:

通过讲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和相关文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实践活动的意义;

介绍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

分析开展实践活动的特点、优势,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3)落实人员及具体分工

分工

负责人

工作职责

总负责

马玲荣

掌握动态,制定方案,拿出措施,监控落实

落实课程计划,负责实践活动的安排,通过课题组组织落实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动员、课题完成前后的动态过程的协调等。

活动课

田胜龙

初中活动课的落实。

知识讲座

史占成

负责以年级为单位的知识讲座的选题、落实

各学科组负责开展“实践活动”的汇总工作,并为这些课题小组的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包括资料的提供、推荐,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过程的监控。

负责课题的结题与辩论。

小组人员虽然工作各有侧重点,但分工不分家,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引进外校的经验。

工作中崇尚合作精神,讲求工作效率,追求工作实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

本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

在确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地处农村学校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了初中思想品德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所以在第二阶段,我们利用三个学期时间开展实施思想品德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2007年9月——2007年12月

结合地区特色和校本课程,让学生接触自然。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探索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

劳动课:

坚持每月安排2课时,安排学农基地劳动,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白菜、萝卜、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知识。

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动课:

由学校政治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1次。

在课外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课:

由学校政治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

我校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

“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初一组:

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线,在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安排上要引导初中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完人”。

具体负责的项目计划: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计划;

寒假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初二组:

以学校教学工作为主线,在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安排上要重点引导初中学生“学会认知”,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劳动与技术教育方案;

竞赛活动的方案;

教师将优秀案例的收集起来。

九年级组:

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3)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形式

无论是课堂教育活动课还是室外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我们计划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如下图示:

教师——发动————调动————助动

活动——准备阶段——活动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学生——萌动————主动————自动

这一组织形式,从外部来看,教师和学生要服从一定的活动程序。

活动的准备——活动——活动的总结延伸,这是活动的正常顺序。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服从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的“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活动阶段、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活动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投影、讨论交流等。

但从总体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1)课前准备活动: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惧资料等。

通过活动准备的方式,就使得原本平淡无味的自学过程变成了兴味盎然的活动过程。

(2)课堂学习活动: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内直接切入活动环节,如游戏娱乐活动、表演欣赏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讨论交流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等;

二是专门的活动课,又包括课堂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

课堂活动课,活动的空间限于课堂,活动形式以讨论、交流、收集和处理信息、表演展示为主;

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