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593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

最新浙教版初一上册科学期末卷

一、我能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中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以避免浪费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滴出,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

C、给烧瓶里的物质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

D、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但要及时盖上灯帽

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表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

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

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

D、该测量方法正确

3、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高度为2.5厘米,插入沸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

那么,当这支温度计液柱的高度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A、20℃ B、33℃ C、36.7℃ D、50℃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0毫米=20毫米×米=0.02米

B、0.05米=0.05×106纳米=5×104纳米

C、19升=19×1000厘米3=1.9×104厘米3

D、3吨=3×1000=3000千克

5、小驰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鼠妇(潮虫)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不够严谨。

小龙同学提出下列修改意见,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阴暗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明亮

30℃

适宜

A、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B、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C、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D、减小纸盒左侧土壤的湿度

6、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从外界摄取食物

7、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

猕猴桃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猕猴桃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变形虫的个体就是一个细胞B、番茄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银杏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D、肝脏属于消化系统

9、右图为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亲缘的关系近

C、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D、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10、下列选项中,1、2、3之间能构成右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1

2

3

A

蜈蚣

昆虫

节肢动物

B

海带

藻类植物

无种子植物

C

娃娃鱼

鱼类

脊椎动物

D

细胞

器官

组织

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航海归来的帆船,桅杆比船身比出现

B、发生日食时,太阳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C、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2、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幔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B、根据成因不同,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三种类型

C、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

D、石灰岩由大理岩“变质”而来

13、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

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4、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各大板块漂浮在海洋上

C、杭州的北高峰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1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极其微小,只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C、液体蒸发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引起的

D、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空隙一定减小

16、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进入太空后质量不变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

C、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D、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17、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18、已知ρ铝=2.7×103千克/米3,ρ铜=8.9×103千克/米3,若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相同体积的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不可能是空心的

C、若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铝球的空心体积比铜球的空心体积大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19、下列应用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大无关的是

A、利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B、将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为房间供暖

C、冬季的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秧苗冻坏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造水电站,用水发电

20、下列对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1: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B、图2: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3: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D、图4: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

二、我能填空(每空2分,共54分)

21、(4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若改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是▲。

22、(4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23、(8分)下图表示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滴的液体是▲。

(2)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这是由于图中所示的步骤▲(填序号)操作不当引起的。

(3)右图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

(4)若要将视野左下方的一个细胞进行高倍镜观察,需进行下列操作中的几项: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将装片向右上方适当移动; ④将装片向左下方适当移动;

⑤调节光圈; ⑥转动物镜转换器。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24、(6分)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复杂的结构是细胞▲的结果。

图中过程2的意义在于▲。

(2)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通过图中▲(选填“甲”、“乙”或“丙”)所示的细胞来传递信息的。

第24题图第25题图

25、(4分)如图,A、B、C、D四种生物都属于▲生物,其中属于动物的是▲。

26、(6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它位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2)全球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和▲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正是各大板块的交界处。

27、(4分)如甲图所示,在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棉线圈的形状将转变为乙图中的▲(填字母编号);这是由于▲引起的。

28、(6分)小鹏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小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2)调节完毕,小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操作中他再次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3)最后,小鹏用调好的天平准确地称得物体的质量为62.6克,他在右盘中放了50克和10克的砝码各一个,请你在右图的横梁标尺上画出此时游码的位置。

29、(8分)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加热时需要搅拌沙子,目的是▲。

(2)在两只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

用手摸两块玻璃片,发现装▲(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

30、(4分)有下列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

①蔗糖能溶于水;②滴水成冰;③氢气燃烧;④镁可以燃烧;⑤鸡蛋发臭;⑥玻璃破碎;⑦酒精易挥发;⑧铁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三、我能探究(共19分)

31、(4分)小晶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凹陷)小;而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

她猜想:

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

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成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将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晶的实验结果应是▲。

【交流讨论】小莹认为小晶的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同时进行实验。

32、(8分)暑假期间,小宝同学在某古镇旅游时,发现很多小店卖米酒和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米酒所用器具比量取相同质量的酱油所用器具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图(甲)所示现象作出解释。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

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

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kg/m3。

(3)按照小宝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33、(7分)“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

”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1)以测温时间为横坐标,混合物的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3)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