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5114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培训大纲老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过程管理

设计步骤的规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良好的课程设计步骤规范。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框架确定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Whattodo?

)。

在确定解决方案框架过程中(Howtodo?

),综合考虑控制方案和系统结构。

2.理论设计

明确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并按照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出控制系统。

3.软件仿真实现

用MATLAB的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要求在MATLAB窗口中用Plot语句输出仿真结果。

4.硬件实验

设计出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并利用自动化系的控制理论实验箱搭建该系统模拟电路,以进行实验验证。

要求记录示波器的结果,并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有:

1问题描述: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题目要解决的问题。

2设计过程和步骤:

根据有关的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按照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出控制系统。

要求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3软件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给出MATLAB的仿真结构图及其仿真运行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和说明。

4硬件物理实验结果及分析:

画出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给出示波器的运行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和说明。

5写出课程设计过程(包括理论设计、软件仿真验证、电路模拟验证)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说明是如何解决的;

谈谈此次课程设计的体会和经验等;

提出对课程设计的改进设想。

三、考核评估

通过理论分析和设计、软件仿真实现、电路模拟实现、总结报告和学习态度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考核标准包括:

1、控制系统理论分析与设计、软件仿真实现以及电路模拟实现。

2、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

3、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一结束即评定成绩。

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理论分析设计内容,占总成绩的20%;

(2)仿真验证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

(3)实验验证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

(4)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

(5)平时设计认真,独立思考完成情况,占总成绩10%;

(6)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占总成绩的10%。

学生课程设计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层次给出,这五档成绩的标准为:

(1)优秀:

理论分析设计正确、完成仿真验证和实验验证情况;

课程设计报告叙述清楚、书写规范;

独立思考完成设计任务。

(2)良好:

课程设计报告叙述较为清楚、书写较为规范;

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设计任务。

(3)中等:

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理论分析设计和仿真验证以及实验验证;

课程设计报告叙述基本正确、书写较规范。

(4)及格:

在同学的协助下初步完成理论分析设计和仿真验证以及实验验证;

课程设计报告叙述基本清楚、书写基本合格。

(5)不及格:

设计不认真、错误较多,未能完成设计任务。

四、课程设计题目(可以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

题目一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超前校正

1.目的

(1)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

(4)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2.内容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

3.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器理论设计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其相位裕量;

(3)由给定的相位裕量值,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即

式中的是用于补偿因超前校正装置的引入,使系统的剪切频率增大而增加的相角迟后量。

值通常是这样估计的:

如果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处的斜率为,一般取;

如果该频段的斜率为,则取;

(4)根据所确定的最大相位超前角,按下式算出相应的值

(5)计算校正装置在处的幅值(参见图1-1)。

由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求得其幅值为处的频率,该频率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即;

(6)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和;

(7)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验算相位裕量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不满足,则需增大值,从步骤(3)开始重新进行计算。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超前校正网络的伯德图为:

图1-1超前校正网络的伯德图

4.电路模拟实现原理

超前校正前系统的模拟原理图为:

图1-2超前校正前系统的模拟原理图

按照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理论设计,可以得到系统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超前校正后系统的模拟原理图为:

图1-3超前校正后系统的模拟原理图

利用自动化系的控制理论实验箱搭建模拟电路,以进行实验验证。

要求:

观看示波器,记录系统在校正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记录系统在校正前后系统的时域指标,检验理论设计结果。

5.仿真实现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仿真:

编制MATLAB-M文件或者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1)将校正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画在同一坐标下(以方便校正结果的比较),并记录校正前后系统的时域指标。

(2)将MATLAB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在同一坐标下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以方便校正结果的比较),并记录校正前后系统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4)画出超前校正装置的Bode图。

6.思考

(1)超前校正对改善系统性能有什么作用?

什么情况下不宜采用超前校正?

(2)有否其他形式的校正方案?

参数如何?

怎样模拟?

可以自己拟订校正方案,分别通过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

(3)分析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说明校正装置对改善系统性能的作用。

(4)超前校正的原理是什么?

题目二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迟后校正

(1)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2)研究串联迟后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校正作用;

(3)设计给定系统的迟后校正环节,并用仿真验证校正环节的正确性。

(4)设计给定系统的迟后校正环节,并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的正确性。

2.内容

设计迟后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

3.基于频率法的迟后校正器理论设计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迟后校正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给定静态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2)根据确定的值,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相应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3)如果相位裕量不满足要求,则在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上找这样一个频率点,要求在该频率处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为

以这一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式中,为系统所要求的相位裕量,是考虑到因迟后网络的引入,在剪切频率处产生的相位迟后量,一般取。

(4)设未校正系统在处的幅值等于,据此确定迟后网络的值。

(5)选择迟后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则另一个转折频率为。

(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校核相位裕量。

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可通过改变值重新设计迟后校正网络。

迟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迟后校正网络的伯德图为:

图2-1迟后网络的伯德图

4.电路模拟实现原理

迟后校正前系统的模拟原理图为:

图2-2迟后校正前系统的模拟原理图

按照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理论设计,可以得到系统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迟后校正后系统的模拟原理图为:

图2-3迟后校正后系统的模拟原理图

利用自动化系的控制理论实验箱搭建模拟电路,以进行实验验证。

(3)在同一坐标下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以方便校正结果的比较),记录校正前后系统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题目三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迟后-超前校正

1.目的

(1)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5)研究串联迟后-超前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校正作用;

(6)设计给定系统的迟后-超前校正环节,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的正确性。

(7)设计给定系统的迟后-超前校正环节,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的正确性。

设计迟后-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

采用期望特性校正法的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系统稳态精度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2)根据给定的设计指标,确定并绘制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3)由期望的对数幅频特性减去未补偿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两者之差是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进而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4)验证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典型形式的期望对数幅频特性的求法如下:

(1)根据对系统型别及开环增益(或稳态误差)要求,绘制期望特性的低频段。

(2)根据对系统相角裕度、中频区宽度、中频区特性上下限转折频率与要求,绘制期望特性的中频段,使其通过剪切频率,并取中频区特性的斜率为,以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相角裕度。

(3)绘制期望特性低、中频段之间的衔接频段,其斜率一般与前、后频段相差,否则对期望特性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4)根据对系统增益裕量及抑制高频噪声的要求,绘制期望特性的高频段。

通常,为使校正装置比较简单,以便于实现,一般使期望特性的高频段斜率与未校正系统的高频段斜率一致,或完全重合。

(5)绘制期望特性的中、高频段之间的衔接频段,其斜率一般取。

相位迟后-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相位迟后-超前网络的伯德图为:

图3-1迟后-超前网络的伯德图

4.电路模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